随着大学生士兵入伍逐年增加,他们在入伍后面临着从一名普通青年到合格军人的转变,同时也承受着尽快缩短差距的考验。作为部队的干部和骨干,必须切实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模式,因势利导,循序渐进,帮助这些年轻的新兵们顺利度过“四关”。首先是坚定必胜的信心,帮助他们过好“适应关”。大学生新兵从较为宽松自由的校园和社会环境步入军营,往往在生理和心理上难以迅速适应部队紧张而有序的生活节奏。为此,中队应及时为新兵提供必要的生活便利,并尽早让他们了解和掌握部队的一日生活制度。通过这种方式,新兵可以更快地熟悉从早晨起床到晚上就寝的一系列生活秩序,包括其中穿插的教育、训练、娱乐和休息等活动,从而学会合理安排日常生活,减轻因环境变化带来的紧张感。
干部和骨干应当根据每位大学生新兵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正面引导和支持。向他们讲述部队悠久的光荣历史和发展历程,介绍部队内部涌现出的优秀集体和个人事迹,以此增强他们的荣誉感和归属感,激发其在军营中成长成才的内在动力。其次是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帮助新兵们克服“想家关”。面对全新的生活环境,产生思乡情绪是人之常情。然而,过度的思念家乡不仅会干扰正常的军事训练,还可能导致一些极端的行为,如试图逃离部队。因此,创建一个温馨、和谐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至关重要,以帮助新兵们尽快走出思乡的阴影。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首先需要调整对大学生新兵的态度。所有参与新兵训练的干部和骨干都应将关爱新兵视为己任,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体罚和言语攻击。在思想上明确区分严格管理和虐待之间的界限,自觉遵守相关规定......
预览结束,免费获取全文或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