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202x年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提升行动,加强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思政教育关系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渐进式、发展性特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既是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的现实需要,也是推进人才培养工作的思想基础。我们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形成稳定高效的工作机制。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具有系统性和复杂性的特点,需整体设计、统筹推进,形成稳定高效的工作机制,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好大中小学思政课。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守“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这一根本遵循,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引导作用,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评机制,加强对大中小学思政课共同体的督导和考核,为大中小学思政课共同体构筑共建共享的顶层设计和制度保障。逐步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在教材建设、教学内容、教学评价、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确定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总目标与各学段的具体目标,尊重各个学段学生的特点和各个学段思政课内容的差异性,尊重各个学段学生发展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规律,预见学生的未来发展情况,注重根据学生思想认识水平和心理特征,采取分层分类的方式,精准施策,确保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师资队伍是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关键,是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要加大对思政课教师的培训力度,通过定期举办培训班、研讨会等形式,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同时,鼓励和支持教师开展科研活动,加强与国内外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交流,拓宽学术视野,增强教学创新意识。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对表现优秀的思政课教师给予表彰奖励,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此外,还要注重教师的职业发展规划,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成长机会和发展空间,促进其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通过这些措施,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思政课教师队伍,为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深化课程改革,丰富教学资源。课程是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核心,是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载体。要根据时代发展变化和学生实际需求,不断优化课程设置,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增强思政课的时代感和吸引力。一方面,要加强经典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如《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使学生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道理;另一方面,要紧密结合当代中国的生动实践,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通过案例分析、实地考察等方式,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国家的发展变化,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发制作高质量的网络课程资源,建设思政课在线开放平台,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需求,拓展思政课的教学空间和时间维度,实现线上线下的深度融合。
加强实践教学,促进知行合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环节。要将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组织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社会调查、创新创业等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能力、锤炼品格。通过参观革命纪念地、历史博物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学生直观感受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和伟大精神,激发爱国情怀;通过参与社区服务、环境保护等公益项目,培养学生关心社会、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开展模拟法庭、辩论赛等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民主素养。实践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思政课所学知识,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加强国际交流,拓宽国际视野。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交流已成为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要积极搭建国际交流平台,鼓励和支持学生走出国门,到国外知名高校进行短期交流或长期学习,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传统和发展模式,增进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要吸引海外优秀学生来华留学,共同探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促进中外青年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通过这些交流活动,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还可以增强他们的全球意识和国际竞争力,为我国参与全球治理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和家国情怀的复合型人才。
总之,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只有形成合力,才能真正实现思政课教学的全覆盖、全过程、全方位,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让我们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扎实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