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准为基层减负的靶心
从湖南考察农村减负情况,到重庆了解社区减负效果,近段时间,习近平总书记频频强调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最末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基层的干事创业风气很大程度决定了国家各项政策举措的落实,将基层干部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任重而道远。为基层减负松绑绝不是单纯的“减”,要掌握好“减”的艺术,为基层工作提质增效。减负担而非减责任。减负真正要改变的是材料写不完、表格填不尽、会议办不停的现状,真正要释放的是沉重的枷锁、束缚的手脚、形式主义的牢笼,让基层干部从“文山会海”的超载运转中解脱出来,留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深入基层、亲近群众,听真心话、做知心人、解烦心事,以真招实干、务实举措造福一方,切忌让减负变推责,好政策变“挡箭牌”。基层绝不是责任轨道的“终点站”,更不是各项工作难题的“背锅侠”、“接盘侠”,要进一步明晰基层职责权限,避免放责不放权、放权不“放全”,以权责同步真正将属地管理责任落实落细。
减压力而非减动力。减负减压不代表放松躺平、撒手不管,为基层减压的同时,更要同步思考如何调动基层干部内生动力。要持续给各项督查检查、考核审核“瘦身缩水”,避免繁复重叠的考核指标逼着基层搞“应付性报表”、“取巧性迎检”、“技术性处理”。为此,应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注重实际成效而非表面功夫,减少不必要的文件报送和会议安排,确保基层干部能够将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实际工作中去。同时,加强基层干部培训,提升其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激发其工作热情和服务意识,通过正向激励机制,鼓励基层干部主动作为、勇于担当,形成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工作氛围。
减数量而非减质量。在减轻基层负担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数量上的减少,更要重视质量上的提升。减少不必要的会议、文件和表格填报,并不意味着可以降低工作标准和要求。相反,这正是提高工作效率、优化服务质量的良好契机。要通过信息化手段,推进政务公开和数据共享,简化办事流程,缩短办理时限,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同时,加强对基层工作的指导和支持,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此外,还应建立健全反馈机制,及时收集基层意见和建议,不断调整和完善相关政策,确保减负措施更加贴近实际、符合需求,真正达到减负不减质的效果。
减形式而非减实效。形式主义是当前制约基层发展的顽疾之一,也是基层干部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坚决反对一切脱离实际、违背规律的形式主义做法。一方面,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不追求短期效应,而是注重长远发展,把工作重点放在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另一方面,要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探索建立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工作模式,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同时,加大对形式主义问题的查处力度,对发现的问题严肃追责问责,形成强大震慑,营造风清气正的工作环境。
减负担还需增关怀。为基层减负,不仅要在制度层面下功夫,更要在人文关怀上下功夫。基层干部长期处于高强度、高压力的工作状态,身心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因此,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基层干部的身心健康,定期开展心理疏导和健康体检,提供必要的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他们缓解压力、调节情绪。同时,要关心基层干部的生活条件和工作环境,改善办公设施,完善生活保障,让他们能够安心工作、舒心生活。此外,还要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为敢于担当、勇于创新的基层干部撑腰鼓劲,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激发其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总之,为基层减负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各部门共同努力,久久为功。我们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定不移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持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切实减轻基层负担,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我们有信心、有能力解决好基层减负问题,让广大基层干部轻装上阵,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