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不需扬鞭自奋蹄 越是艰难越向前
按照计划安排,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关于自觉主动的话题。实践证明,思想教育的目的在于启发自觉,让受教育者主动地自发地听党话跟党走,确保各级党委的指示要求落地落实。第一个问题,什么是自觉?著名作家梁晓声在绍兴学院讲课时,用了3个星期6堂课的时间讲解文化。其中,他讲了一个故事。一次在法国,梁与两位老作家一同坐着外交部的车去郊区。那天,刮着风,不时飘着雨,前边有一辆旅行车,车上坐着两位漂亮的法国女孩,不断地从后窗看着梁的车。车轮滚起的尘土扑向梁的车窗,加上雨滴,车窗被弄得很脏。梁问司机:“能超吗?”司机说:“在这样的路上超车是不礼貌的。”正说着,前面的车突然停下来了,下来一位先生,对梁的司机嘀咕了几句,然后又回到车上,把车靠在路边,让他们先过。梁问司机:“他刚才跟你说什么了?”他说,“一路上,我们的车始终在前边,这不公平!”这位先生还说,“车上还有我的两个女儿,我不能让她们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梁晓声说,就这句话,让他羞愧了好几天。于是便有他后来笔下的名句,什么是文化,就是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什么是“自觉”。新华字典有两种解释:一种是,自己感觉到。出自《孔子家语·致思》:“吾有三失,晚不自觉。”唐代杜甫《复愁十二首》之一也有“自觉风前影,谁怜雪后身”的诗句。另一种解释是,自己意识到而有所行动。《汉书·董仲舒传》中提到:“故圣人化性而起伪,伪起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制法度。法度立而民知所则矣,然后行之而安,守之而固,自觉而信。”这里强调的是,通过外在的引导和内在的觉醒,达到自觉的行为状态。自觉不仅是个人修养的体现,更是社会和谐与进步的重要基石。在我们党的理论体系中,自觉更是具有深刻的政治意义和社会价值。
自觉的内涵十分丰富,它不仅体现在个人行为上,更体现在对党和国家事业的高度认同和支持上。自觉,意味着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坚定理想信念,保持政治定力,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广大党员、干部要强化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改造,时刻用党章、用共产党员标准要求自己,努力以实际行动树立共产党人的良好形象。自觉,还意味着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迎难而上,不等不靠,主动作为,勇于担当。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自觉成为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在实际工作中,自觉的具体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对于党员干部而言,自觉首先是政治上的自觉。要深入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得到不折不扣的贯彻落实。其次,自觉是行动上的自觉。要在本职岗位上勤勉尽责,勇于创新,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多作贡献。再次,自觉是纪律上的自觉。要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和国家法律法规,做到廉洁自律,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最后,自觉是作风上的自觉。要密切联系群众,深入基层,了解民情,倾听民意,解决民忧,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自觉的培养和提升,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一方面,要加强理论武装,不断深化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解和把握,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另一方面,要注重实践锻炼,在实际工作中锤炼意志品质,增强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加强自我反省和自我批评,及时发现和纠正自身存在的问题,不断提升自我修养。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形势下,广大党员、干部更要自觉接受监督,主动查找和整改存在的问题,确保始终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自觉的发挥,离不开良好的外部环境。各级党组织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建立健全激励机制,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要通过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宗旨意识,提高服务本领。要加大对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用身边的事迹教育身边的人,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的内在动力。同时,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执行党的组织生活制度,确保党内政治生活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自觉的践行,需要每一个党员、干部的共同努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让我们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扎实的作风,迎接新的挑战,创造新的辉煌,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光辉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