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根据市委党校的课程安排,今天由我与大家共同就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开展学习研讨。在今年1月15日召开的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加快推进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这为我们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体系,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提供了根本遵循。在这方面,XX市先行先试、大胆探索,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去年年底,在北京举行的“第四届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成果暨201x全国社会治理创新示范城市发布仪式”上,XX市荣获“201x全国社会治理创新示范市”称号,中共XX市委政法委员会被表彰为“201x全国社会治理创新示范单位”,这次评选规模大、规格高、条件严,我省仅有XX市和XX市XX区入围,说明我们的工作得到了中央有关部门和党报党刊等权威媒体的充分肯定。同时,在去年的全省公众安全感调查中,我市人民群众上、下半年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分别达到99.239%和99.241%,位列XX市第2名和第1名,均创历史新高。这一连串成绩的取得,主要是因为我市各级各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主动适应客观形势的变化,不断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方法,有效增强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成功打造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今天借助这堂课的机会,与大家就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展开深入探讨。
一、准确把握社会治理内涵的演变
对于“社会治理”这一概念的运用,在认识上是经历了一个过程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前,我们主要使用的概念是“社会管理”。20xx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重大命题,社会管理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组成部分,从此被“社会治理”概念所更新取代。那么,社会治理与过去常说的社会管理有什么区别?
首先,社会治理更加强调多元主体的参与。传统的社会管理往往以政府为主导,强调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和管控手段。而社会治理则倡导政府、市场、社会等多主体的协同合作,形成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新格局。这种转变不仅能够更好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还能有效弥补单一主体治理的局限性,提高治理效能。
其次,社会治理更加注重预防和化解矛盾。传统的社会管理更多地侧重于事后处置和应对危机,而社会治理则强调事前预防和源头治理。通过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等措施,提前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问题,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再次,社会治理更加突出法治化和规范化。社会治理要求在法律法规框架内进行,确保各项治理活动依法依规、公开透明。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各方权利义务,规范治理行为,保障公民合法权益,提升社会治理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最后,社会治理更加关注人民群众的需求和感受。社会治理的核心是人,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人民。因此,社会治理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倾听群众声音,回应群众关切,解决群众实际困难,让人民群众成为社会治理的最大受益者和支持者。
二、深刻理解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意义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有效途径。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和社会变革的关键时期,各种利益关系错综复杂,各类矛盾和问题交织叠加,社会治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种背景下,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是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良好的社会治理环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通过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可以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种风险隐患,营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为经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二是有利于增进民生福祉。社会治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美好。通过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可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民生福祉。
三是有利于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是国家发展的前提和保障。通过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置各种安全隐患,有效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为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提供坚实保障。
四是有利于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国家治理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通过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可以不断提升国家治理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增强国家治理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
三、积极探索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有效路径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更大的力度,积极探索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有效路径,努力开创社会治理新局面。
一是坚持党的领导,强化政治引领。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做好社会治理工作的根本保证。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到社会治理全过程各方面,确保社会治理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在社会治理领域得到不折不扣贯彻落实。
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增强群众参与。人民是社会治理的主体,也是社会治理的受益者。必须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充分发动人民,广泛凝聚民智民力,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要建立健全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制度机制,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完善利益协调机制,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让人民群众成为社会治理的积极参与者和支持者。
三是坚持法治思维,推进依法治理。法治是社会治理的基本方式,也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必须始终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把法治建设作为社会治理的基础性工程来抓,确保各项治理活动在法治轨道上运行。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完善社会治理法律体系,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要加大普法力度,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引导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四是坚持科技支撑,提升智能化水平。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也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必须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动社会治理手段和方式的创新,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要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推动信息技术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构建智能化社会治理平台,实现信息共享、业务协同、智能决策。要加强网络安全防护,确保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维护网络空间清朗。
五是坚持文化引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是社会治理的灵魂,也是社会治理的精神动力。必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社会治理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要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法治宣传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要加强文化建设,丰富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增强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
总之,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勇于担当、敢于创新,不断探索实践,努力开创社会治理新局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