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类银行存款舞弊行为的审计方法从理论上讲,银行存款审计的主要手段有内控测试、核对流水及未达账项、检查定期存款、各类保证金、余额函证等。国家审计主要是对政府财政性资金、行政事业单位和企业财务收支资金等三类银行存款进行审计。考虑审计项目的类别,采用有针对性的审计方法,从而发现各类相关的舞弊行为或重大案件,降低审计风险。
一、财政性资金银行存款审计的方法
政府财政性资金收支审计中,银行存款方面出现舞弊行为的一般目的是为了掩盖有关人员挪用或贪污等问题。由于财政性资金收支相对于企业来说,业务环节和会计核算比较简单,在这种情况下,意图造假的管理人员通常不遵守或不设置内控制度,采用伪造签名、印章印鉴或银行对账单等手段实施舞弊。针对这些情况,审计人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审查内控制度的设立和应用情况,确定货币资金审计的方向和重点。要采用观察、询问等方法,重点了解银行存款的收支是否按规定的程序和权限办理。出纳与会计的职责是否严格分离;银行存款日记账是否根据经审核后合法的收付款凭证登记入账;是否根据不同的银行账号分别记录,是否逐笔序时登记;支出是否经过核准、审批;支票是否按顺序签发,作废支票是否加盖“作废”戳记,并与存根一同保存;是否定期取得银行对账单并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等。要采用审计抽样技术,抽取一定数量的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进行详细审查,特别是对大额资金的收支、频繁的资金往来以及异常的资金流动进行重点关注,以发现可能存在的舞弊线索。
(二)核对银行存款日记账与总账、明细账的一致性。审计人员应将银行存款日记账与总账、明细账进行核对,确保账账相符。在核对过程中,要注意检查账面余额与实际余额是否存在差异,以及差异的原因。对于存在差异的情况,要深入调查,查明原因,必要时可向银行查询,获取相关证明材料。此外,还要关注银行存款日记账的连续性和完整性,防止因账页丢失或篡改而导致的舞弊行为。
(三)审查银行对账单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审计人员应定期从银行获取对账单,与单位的银行存款日记账进行核对。在核对过程中,要注意检查对账单上的日期、金额、摘要等信息是否与单位的账簿记录一致。对于不一致的情况,要及时查明原因,必要时可要求银行提供详细的交易记录。同时,还要关注对账单的真实性,防止单位通过伪造对账单来掩盖舞弊行为。在审查过程中,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电子数据比对等,提高审查效率和准确性。
(四)关注未达账项的处理情况。未达账项是指单位与银行之间由于记账时间不同而产生的账目差异。审计人员应重点关注未达账项的处理情况,特别是长期未达账项和大额未达账项。对于长期未达账项,要查明原因,看是否存在舞弊行为。对于大额未达账项,要核查其真实性和合理性,防止单位通过虚构交易等方式掩盖资金去向。在处理未达账项时,要严格按照会计准则和相关制度的规定,确保账务处理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五)检查定期存款和各类保证金的管理情况。定期存款和各类保证金是单位重要的资金来源之一,也是舞弊行为高发领域。审计人员应重点检查定期存款的开户、转存、到期支取等环节的合规性,确保资金的安全和完整。对于各类保证金,要检查其收取、退还、使用的合法性和合规性,防止单位通过违规操作侵占或挪用保证金。在检查过程中,要关注定期存款和各类保证金的账实相符情况,确保账面记录与实际情况一致。
二、行政事业单位银行存款审计的方法
行政事业单位银行存款审计的重点在于防范资金被挪用、占用或损失的风险。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财政拨款、事业收入、经营收入等,资金用途广泛,涉及面广,因此,审计人员在开展审计工作时,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全面了解单位的财务管理状况。审计人员应通过查阅单位的财务报表、预算执行情况报告等相关资料,全面了解单位的财务管理状况,包括资金的筹集、使用、管理等方面的情况。在此基础上,确定审计的重点和方向,制定详细的审计计划。
(二)审查资金的筹集和使用情况。审计人员应重点关注单位的资金筹集和使用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的要求,是否存在超范围、超标准、超预算等问题。对于财政拨款,要检查其是否按规定用途使用,是否存在截留、挤占、挪用等情况。对于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要检查其是否及时足额上缴财政,是否存在隐瞒收入、转移资产等行为。在审查过程中,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数据分析、电子审计等,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
(三)检查资金的管理情况。审计人员应重点检查单位的资金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是否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务管理的规定。对于银行存款,要检查其是否按照规定开设账户,是否实行集中管理,是否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对于现金,要检查其是否实行限额管理,是否按规定保管和使用。对于票据,要检查其是否按规定领用、使用、保管和注销。在检查过程中,要关注资金管理的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措施,促进单位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四)关注资金的安全性。审计人员应重点关注单位的资金安全性,特别是银行存款的安全性。要检查单位是否采取有效措施保障资金安全,如设置密码、使用网银盾等。要检查单位是否定期对银行账户进行对账,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要检查单位是否建立应急处置机制,一旦发生资金安全事故,能够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减少损失。在检查过程中,要关注资金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建设,促进单位建立健全资金安全管理体系。
(五)评估资金使用的绩效。审计人员应结合单位的工作目标和任务,评估其资金使用的绩效。要检查单位是否按照预算安排使用资金,是否存在浪费、低效等问题。要检查单位是否建立健全绩效评价体系,定期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评价。要检查单位是否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改进工作的重要依据,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在评估过程中,要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推动单位提高资金管理水平。
三、企业银行存款审计的方法
企业银行存款审计的重点在于防范资金被挪用、占用或损失的风险,促进企业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因此,审计人员在开展审计工作时,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了解企业的财务管理状况。审计人员应通过查阅企业的财务报表、内部控制手册等相关资料,全面了解企业的财务管理状况,包括资金的筹集、使用、管理等方面的情况。在此基础上,确定审计的重点和方向,制定详细的审计计划。
(二)审查资金的筹集和使用情况。审计人员应重点关注企业的资金筹集和使用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的要求,是否存在超范围、超标准、超预算等问题。对于贷款,要检查其是否按规定用途使用,是否存在违规担保、抵押等情况。对于投资,要检查其是否经过充分论证,是否存在盲目扩张、投资失败等问题。对于应收账款,要检查其是否及时收回,是否存在坏账损失等问题。在审查过程中,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数据分析、电子审计等,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
(三)检查资金的管理情况。审计人员应重点检查企业的资金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是否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务管理的规定。对于银行存款,要检查其是否按照规定开设账户,是否实行集中管理,是否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对于现金,要检查其是否实行限额管理,是否按规定保管和使用。对于票据,要检查其是否按规定领用、使用、保管和注销。在检查过程中,要关注资金管理的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措施,促进企业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四)关注资金的安全性。审计人员应重点关注企业的资金安全性,特别是银行存款的安全性。要检查企业是否采取有效措施保障资金安全,如设置密码、使用网银盾等。要检查企业是否定期对银行账户进行对账,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要检查企业是否建立应急处置机制,一旦发生资金安全事故,能够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减少损失。在检查过程中,要关注资金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建设,促进企业建立健全资金安全管理体系。
(五)评估资金使用的绩效。审计人员应结合企业的经营目标和发展战略,评估其资金使用的绩效。要检查企业是否按照预算安排使用资金,是否存在浪费、低效等问题。要检查企业是否建立健全绩效评价体系,定期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评价。要检查企业是否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改进工作的重要依据,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在评估过程中,要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推动企业提高资金管理水平。
综上所述,无论是政府财政性资金、行政事业单位还是企业,银行存款审计都是确保资金安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手段。审计人员应根据不同类型的审计对象,采取相应的审计方法,发现和揭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为维护国家经济秩序和社会公共利益作出贡献。在审计工作中,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依法审计、客观公正的原则,不断提升审计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