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治理典型示范材料
近年来,X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新时代“枫桥经验”,紧盯“主动创稳”目标,多措并举、靶向发力,积极探索符合本村实际的治理模式,构建起支部引领、合作社助推、公司化运营、村集体和农户“双受益”的发展格局。X年度,村集体经济收入达XX万元,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X万元。至目前X未发生赴区到市信访问题,未发生重大矛盾纠纷,未发生治安案件。
建强一个支部,激活乡村治理“红色引擎”。坚持把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工作摆在全村工作的重要位置,深入拓展“党建+”模式,不断促进村党支部标准化建设、规范化运行、精准化服务,着力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坚持“选、育、管、用”相结合,选优配强两委班子,从村干部的思想、学习、作风等方面入手,抓实抓细政治学习、谈心谈话、研讨交流等活动。扎实开展“五亮”活动,着力强组织、搭平台、聚合力、破难题,真正把基层党建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乡村治理的工作优势。
培育一支队伍,搭建多级联动“服务桥梁”。整合党建、政法、民政、卫健等各类网格,划分四级网格,设置基础网格1个,建立以村党组织为领导、村民自治组织和村务监督组织为基础、群团组织为纽带的村级组织体系,由村党支部书记任网格长,网格长联系网格员,网格员联系党员,推动网格覆盖每户群众,有效发挥政策法规“宣传员”、矛盾纠纷“调解员”、便民解困“服务员”、社情民意“信息员”、平安乡村“守护员”、应急处突“战斗员”六大员的作用。通过定期培训、考核激励等方式,不断提升网格员的服务能力和水平,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及时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切实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完善一套机制,提升乡村治理“科学效能”。建立健全村民自治制度,制定和完善村规民约,明确村民的权利和义务,规范村民行为,形成良好的村风民风。实施“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即村党支部提议、村“两委”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确保决策的民主性和透明度。同时,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加强对村务工作的监督,防止权力滥用,保障村民利益。通过这些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不仅提高了乡村治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也为村民参与乡村治理提供了制度保障。
推进一项工程,打造美丽宜居“幸福家园”。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一方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水电路气讯等基础设施,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为村民提供便利的生活条件。另一方面,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开展村庄绿化美化行动,加强垃圾污水处理,推广清洁能源,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此外,还注重文化传承和创新,挖掘和利用本地特色文化资源,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村民的文化自信和归属感。通过这些措施,X村逐步成为环境优美、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美丽家园,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深化一场改革,激发乡村发展“内生动力”。为破解制约乡村发展的瓶颈问题,X村积极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探索多种经营模式,激发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一是开展土地确权颁证工作,明晰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二是成立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引导农民以土地、资金、技术等多种形式入股,参与合作社的生产经营,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是引入社会资本,与企业合作开发乡村旅游、特色种植养殖等项目,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四是加强技能培训,提升农民的就业创业能力,鼓励和支持农民返乡创业,为乡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通过这些改革措施,X村不仅解决了土地流转难、产业发展慢等问题,也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乡村全面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强化一种意识,弘扬乡村治理“新风尚”。在推进乡村治理的过程中,X村注重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文明乡风。一是加强思想道德教育,通过开展道德讲堂、评选表彰道德模范等活动,引导村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二是倡导移风易俗,反对铺张浪费,提倡勤俭节约,营造健康向上的社会氛围。三是强化法治意识,普及法律知识,增强村民的法制观念,引导村民依法办事、依法维权。四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开展文明家庭、文明户评选活动,弘扬家庭美德,促进邻里和睦。通过这些举措,X村逐渐形成了尊老爱幼、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良好社会风尚,为乡村治理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
总结经验,展望未来,X村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深化乡村治理实践,创新治理方式,提升治理效能,努力将X村建设成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实现乡村振兴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