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范文 > 洪涝灾害跨区域抢险救援预案 >

洪涝灾害跨区域抢险救援预案

  洪涝灾害跨区域抢险救援预案

  为积极应对洪涝及次生衍生灾害事故,全面做好“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各项准备工作,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结合我市消防救援队伍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预案要素

  总指挥的×局抗洪抢险救援指挥部,下设作战、协调、专家、通信、战保、政宣等6个功能组

  (一) 调派机制:“四级灾情四级调,跨区域相互支援”

  即划分一般、较大、重大、特别重大四级灾情,对应45人、75人、100人、150人的梯次力量调派方案,划定市内1、2、4小时增援圈,由×局指挥中心对接增援单位,根据灾情实际,统筹分配救援任务。这一机制的建立,旨在确保在不同级别的灾情下,能够迅速、高效地调集救援力量,形成合力,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

  (二) 作战编队:“1+6+1”专业力量编队化作战

  即1支×局级抗洪抢险救援队(城区四大队+训保基地)、6支站级抗洪抢险救援分队、1支机动力量27人(新消防员),共计132人。这种编队模式不仅能够充分发挥各级救援队伍的专业优势,还能够在不同类型的救援任务中灵活调配,确保救援行动的高效性和针对性。

  (三) 救援行动:“救排转保堵”五套战法程序化施救

  即针对水域救人、城市排涝、物资转移、重点目标保护、堤坝封堵等救援任务,细化救援环节,明确具体救援程序、处置方法、战术措施和安全注意事项。通过科学合理的战法设计,确保每一步救援行动都有章可循,提高救援效率和安全性。

  (四) 综合保障:“运生装通技”五大方面高标准保障

  即紧紧围绕运输保障、生活保障、装备保障、通信保障、技术保障五大方面,加大物资储备和调运力度,确保一旦发生险情,能够随时拉得出、供得上、保得好。高标准的综合保障体系是救援行动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也是确保救援人员和受灾群众生命安全的关键保障。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全市范围内发生的江河洪水、渍涝灾害、山洪灾害(指由降雨引发的山洪、泥石流、滑坡灾害)、台风灾害以及由洪水引发的水库垮坝、堤防决口、漫坝溃堤等次生衍生灾害。

  三、组织指挥体系

  (一)指挥部组成

  市抗洪抢险救援指挥部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总指挥,×局局长任副总指挥,成员包括应急管理局、公安局、水务局、气象局、交通局、卫生健康委、民政局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局,负责日常工作的协调和落实。

  (二)职责分工

  总指挥:负责全面指挥调度全市抗洪抢险救援工作,决策重大事项。

  2. 副总指挥:协助总指挥开展工作,负责具体指挥调度和协调。

  3. 办公室:负责指挥部日常工作,包括信息收集、分析研判、上传下达等。

  4. 应急管理局:负责综合协调和应急处置,提供技术支持。

  5. 公安局:负责维护现场秩序,保障救援通道畅通。

  6. 水务局:负责水情监测、预报预警和水利工程调度。

  7. 气象局:负责天气监测和预报,提供气象服务。

  8. 交通局:负责交通运输保障,确保救援物资和人员快速到达现场。

  9. 卫生健康委:负责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疫工作。

  10. 民政局:负责受灾群众安置和救助工作。

  四、预警与响应

  (一)预警信息发布

  气象局:负责监测天气变化,及时发布暴雨、台风等气象预警信息。

  2. 水务局:负责监测江河水位、水库水位等水情信息,及时发布洪水预警信息。

  3. 指挥部办公室:根据气象局和水务局提供的预警信息,及时向各成员单位和社会公众发布预警通知。

  (二)响应级别

  根据灾情严重程度,将响应级别划分为四级:

  一般灾情(IV级):由区县指挥部启动响应,×局指挥中心提供指导和支持。

  2. 较大灾情(III级):由市指挥部启动响应,×局指挥中心统一指挥调度。

  3. 重大灾情(II级):由市指挥部启动响应,请求省级支援。

  4. 特别重大灾情(I级):由市指挥部启动响应,请求国家级支援。

  (三)响应措施

  IV级响应:加强值班值守,密切关注灾情发展,做好应急准备。

  2. III级响应:启动应急预案,调集救援力量,开展现场救援。

  3. II级响应:扩大救援力量,加强物资保障,确保救援行动顺利进行。

  4. I级响应:全面动员,请求上级支援,全力开展救援行动。

  五、救援行动实施

  (一)水域救人

  前期准备:组建水域救援小组,配备救生艇、救生衣、救生绳等专业设备。

  2. 现场勘查:利用无人机、水上机器人等设备,对水域情况进行全面勘查。

  3. 救援实施:根据水域情况,采取不同的救援方法,如抛投救生圈、潜水打捞等。

  4. 后续保障:对获救人员进行初步医疗救治,并安排转移至安全地带。

  (二)城市排涝

  前期准备:调集排水泵、发电机等设备,组建排涝队伍。

  2. 现场勘查:利用雷达探测、水位监测等手段,确定积水严重区域。

  3. 排涝实施:根据积水情况,采取不同的排涝方法,如抽水、引流等。

  4. 后续保障:对排涝后的区域进行消毒处理,防止次生灾害发生。

  (三)物资转移

  前期准备:组建物资转移小组,配备运输车辆、搬运工具等设备。

  2. 现场勘查:对受灾区域进行详细勘查,确定需要转移的物资种类和数量。

  3. 转移实施:根据物资特性,采取不同的转移方法,如人工搬运、机械吊装等。

  4. 后续保障:对转移后的物资进行妥善保管,确保其安全。

  (四)重点目标保护

  前期准备:组建重点目标保护小组,配备防护设备和器材。

  2. 现场勘查:对重点目标进行详细勘查,确定保护措施。

  3. 保护实施:根据保护对象的特点,采取不同的保护方法,如加固堤坝、设置围挡等。

  4. 后续保障:对保护后的重点目标进行定期检查,确保其安全。

  (五)堤坝封堵

  前期准备:组建堤坝封堵小组,配备沙袋、土工布等材料。

  2. 现场勘查:对受损堤坝进行详细勘查,确定封堵位置和方法。

  3. 封堵实施:根据勘查结果,采取不同的封堵方法,如堆沙袋、铺设土工布等。

  4. 后续保障:对封堵后的堤坝进行定期检查,确保其稳固性。

  六、综合保障措施

  (一)运输保障

  车辆调度:建立车辆调度平台,实时监控车辆位置和状态,确保救援车辆快速到达现场。

  2. 道路疏通:协调交通部门,及时疏通救援通道,确保救援车辆通行顺畅。

  3. 物资运输:调集大型运输车辆,确保救援物资和设备及时送达现场。

  (二)生活保障

  食品供应:调集食品供应车辆,确保救援人员和受灾群众的饮食需求。

  2. 住宿安排:协调相关部门,提供临时住宿场所,确保救援人员和受灾群众的休息需求。

  3. 医疗救护:调集医疗救护车辆和医护人员,确保受伤人员得到及时救治。

  (三)装备保障

  设备储备:建立装备储备库,储备各类救援设备和器材,确保随时可用。

  2. 设备维护:定期对救援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性能良好。

  3. 设备调运:建立设备调运机制,确保救援设备能够快速到达现场。

  (四)通信保障

  通信设备:配备卫星电话、对讲机等通信设备,确保现场通信畅通。

  2. 网络支持:协调通信运营商,确保现场网络信号覆盖。

  3. 信息传递:建立信息传递机制,确保指挥部与现场之间的信息畅通。

  (五)技术保障

  技术支持:组建技术保障小组,提供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

  2. 科技应用:利用无人机、机器人等高科技设备,提高救援效率。

  3. 数据分析:建立数据分析平台,对灾情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为决策提供依据。

  七、培训与演练

  (一)培训内容

  理论知识: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

  2. 操作技能:培训救援设备的操作方法和技巧,提高救援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

  3. 心理辅导:开展心理辅导课程,帮助救援人员缓解压力,提高心理素质。

  (二)培训方式

  集中培训:定期组织集中培训,邀请专家授课,提高救援人员的理论水平。

  2. 实战演练:开展实战演练,模拟真实救援场景,提高救援人员的实战能力。

  3. 在线学习: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在线学习,方便救援人员随时随地学习。

  (三)演练计划

  年度计划:每年制定演练计划,明确演练时间、地点和内容。

  2. 专项演练:针对不同类型的灾害,开展专项演练,提高应对特定灾害的能力。

  3. 联合演练:与相关职能部门联合开展演练,增强协同作战能力。

  八、总结与评估

  (一)工作总结

  救援行动总结:每次救援行动结束后,及时召开总结会,总结经验教训,查找不足之处。

  2. 预案修订:根据总结结果,对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提高预案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二)效果评估

  评估标准:制定评估标准,从救援效率、救援质量、救援成本等方面进行评估。

  2. 评估方法:采用问卷调查、访谈、数据分析等方法,全面评估救援行动的效果。

  3. 评估报告:编写评估报告,提出改进建议,为今后的救援工作提供参考。

  九、附则

  (一)预案解释权

  本预案由×局负责解释。

  (二)预案修订

  本预案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进行修订和完善。

  (三)预案实施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通过以上预案的制定和实施,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提高我市抗洪抢险救援能力,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写相关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