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高贫困群体农副产品在农贸市场的占比份额,为销售优质农产品“搭桥引路”,促进贫困户增收致富,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X派驻X市脱贫总队一员,近期,我到市X市场服务中心进行调研,通过听取汇报、座谈交流、实地走访、个别谈话、查阅资料等方式,全面了解贫困群体在市场经营现状,发现在引导贫困户参与早晚夜市经营、调动致富信心和内生动力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经思考,拟出了相关对策。
一、基本情况
打赢脱贫攻坚,产业发展是关键,而如何解决农产品销路,让消费扶贫发挥更大作用,则是当前各级各部门和群众非常关心、关注的问题。为充分发挥消费扶贫的辐射带动作用,全力帮助贫困户拓宽销售渠道,提供更多展示农特产品平台,201x年以来,我市积极探索线下产销对接机制,实施“菜篮子+精准扶贫”工程,并先后在X市场等农贸市场设立了“扶贫摊位”,推动形成长期稳定的农产品供应链,农贸市场已经成为当地贫困户农产品“走出去”的重要载体。“扶贫摊位”的设立,既丰富了市民餐桌,满足了城市居民对农特产品的需求,也拓展了贫困户增收致富新渠道,培育了贫困户质量意识和竞争意识,大大增强了贫困户们发展产业的动力。
二、存在问题
(一)发展规划欠缺,致富信心不足。一是没有明确的未来发展规划。一些贫困农户对生活没有方向,不知道种植什么、生产什么、发展什么,跟风现象比较严重,没有方向、随意性大,更谈不上规划目标和进度,导致对参与早晚市场经营存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理。二是没有坚定的致富脱贫信心。个别贫困户只寄希望于政府和社会无偿帮助,长期以来对贫困境况已经习以为常甚至逆来顺受,对通过自身努力脱贫致富没有坚定的信心和决心。
(二)传统产业较多,特色产业较少。近年来,我市结合扶贫项目实施不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但整体来看,传统产业仍占较大比重,如水稻、玉米等传统农作物种植面积大,而具有地方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产业相对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贫困户的收入增长。此外,由于缺乏有效的技术指导和支持,部分贫困户在发展特色农业方面面临较大困难,难以形成规模效益。
三、对策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结合实际调研情况,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强规划指导,激发内生动力
一是制定长远发展规划。针对贫困地区和贫困户实际情况,科学制定符合当地资源禀赋和发展条件的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路径和措施,避免盲目跟风和短期行为。同时,加强对贫困户的教育培训,普及现代农业知识和技术,提升其自主发展能力。二是强化精神扶贫。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弘扬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的精神,激发贫困户的内在动力和积极性。组织优秀脱贫典型进行现身说法,用身边人讲好身边故事,增强贫困户自我发展的信心和勇气。
(二)优化产业结构,培育特色产业
一是调整优化种植结构。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引导和支持贫困户逐步减少低效作物种植面积,扩大高附加值经济作物和特色农产品的种植比例,提高单位土地经济效益。二是扶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挖掘潜在价值,大力发展林果业、中药材、生态养殖等特色优势产业,打造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品牌产品。三是建立健全科技服务体系。依托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技术力量,建立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定期开展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解决贫困户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
(三)拓宽销售渠道,构建长效机制
一是完善市场体系建设。加快农产品批发市场、冷链物流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流通效率。鼓励和支持大型超市、电商平台与贫困地区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二是创新营销模式。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型营销方式,如直播带货、社区团购等,增加农产品曝光度和销售量。三是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将贫困户紧密联系起来,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确保贫困户能够持续受益。
四、保障措施
为确保上述措施得到有效落实,还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专门工作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各项任务的推进实施,明确责任分工,细化工作措施,确保各项工作有人抓、有人管。二是加大政策支持。研究出台更加优惠的政策措施,在资金投入、税收减免、用地保障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减轻贫困户负担,激发其创业热情。三是严格考核评估。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定期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确保各项任务按时保质完成。四是营造良好氛围。广泛宣传报道脱贫攻坚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支持和参与的良好氛围,凝聚起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强大合力。
总之,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我们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精准施策,补齐短板弱项,不断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确保如期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为实现全面小康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