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随着市委、市政府持续加大法治宣传教育阵地建设力度,我市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取得明显成效,市民朋友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法律素养、法治观念显著提升。但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人民群众、广大青少年对法治宣传教育阵地的分布、内容和形式提出了新的期盼,如何健全完善具有区域特色和实际效用的法治宣传教育阵地,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也因此成为当前必须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日前,市司法局调研组通过实地察看、召开座谈会、听取群众意见建议等形式,就目前我市法治宣传教育阵地建设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整理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工作措施
近年来,我市进一步加大法治宣传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丰富和创新法治宣传教育载体,建成了一批集法治宣传、文化培育、知识普及和生活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法治宣传教育阵地(广场、公园、场馆、街区、示范点),形成了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一)巩固提升民主法治村(社区)。近年来,我市以省级民主法治村创建为抓手,深入推动全市村(社)法治宣传教育阵地实现“品牌化”跃升。截至目前,已累计建成市级民主法治村(社区)143个、省级22个、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2个。一是夯实传统宣传,巩固阵地建设。通过宣传橱窗、LED屏、法治讲堂、法治图书角等方式建设法治宣传教育阵地,实现市、镇、村三级法治宣传栏全覆盖,让法律“触”手可及。二是依托现有载体,打造法治公园。通过富有美感的石刻、钢化造型、法治游戏项目等形式,打造寓教于乐的法治宣传主题公园47处,让法律“触”目可及。三是依托村庄文化,打出法治品牌。积极打造出如xxx镇xx村“指尖式户主会”展陈馆、xx镇畲族人员聚集的xx村“畲韵法治公园”、xxx镇xxx村“赤脚讲师团”邻里舍等富有本地品牌特色的法治宣传教育阵地,让法律“触”耳可及。
(二)精心打造“双普”基地。现阶段,我市积极构建“双普”(普法与依法治理)教育基地,旨在通过系统化的教育和实践,提升公民的法治意识和法治能力。一是加强基地建设,优化资源配置。通过整合各类资源,建立多个“双普”教育基地,涵盖学校、企业、社区等多个领域,确保法治教育的覆盖面和实效性。二是深化校地合作,拓展教育渠道。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定期开展法治讲座、模拟法庭等活动,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和实践能力。三是强化社会参与,形成共治格局。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志愿者参与法治宣传教育,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共建的良好局面。
二、存在问题
尽管我市在法治宣传教育阵地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并加以解决。一是法治宣传教育阵地分布不均。部分偏远地区法治宣传教育资源相对匮乏,难以满足当地群众的需求。二是法治宣传教育内容单一。现有的法治宣传教育多以法律法规条文为主,缺乏生动案例和互动环节,难以吸引青少年等重点群体的关注。三是法治宣传教育形式较为传统。虽然我市在法治公园等创新载体方面做了积极探索,但总体上仍以传统的宣传栏、宣传册为主,缺乏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四是法治宣传教育效果评估机制不健全。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估体系,难以准确衡量法治宣传教育的实际效果,不利于及时调整和改进工作策略。
三、对策建议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
(一)优化法治宣传教育阵地布局。一是加大财政投入,重点支持偏远地区的法治宣传教育阵地建设,确保法治教育资源的均衡分布。二是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通过改造升级老旧设施、增设移动宣传车等方式,提高法治宣传教育阵地的覆盖率和服务水平。三是探索跨区域合作模式,借鉴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促进法治宣传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交流。
(二)丰富法治宣传教育内容和形式。一是注重法治宣传教育的内容创新,结合实际案例和社会热点,制作生动有趣、易于理解的法治宣传教育材料。二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法治宣传教育APP、小程序等线上平台,提供便捷的法治咨询和服务。三是加强与新闻媒体的合作,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多种渠道,扩大法治宣传教育的影响力和覆盖面。
(三)建立健全法治宣传教育效果评估机制。一是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从知晓度、参与度、满意度等方面综合评价法治宣传教育的效果。二是定期开展第三方评估,邀请专家学者、社会组织等参与评估工作,确保评估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三是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完善法治宣传教育的工作方案,不断提升法治宣传教育的质量和效率。
(四)加强法治宣传教育队伍建设。一是加大对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提升其专业素质和服务能力。二是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投身法治宣传教育事业。三是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建立法治宣传教育专家库,为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指导。
总之,法治宣传教育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性工作,对于提升公民法治素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我市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加强和改进法治宣传教育阵地建设,努力营造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为推动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