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红色阵地”推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聚焦抓党建、促治理、强服务,坚持系统性谋划、标准化引领、规范化建设,积极完善街道、社区、网格、小区四级党群服务阵地,打造立体联动红色服务矩阵,实现“15分钟红色便民服务圈”全覆盖。拓展“覆盖面”,构建全域服务矩阵。广泛开展城市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迭代升级”行动,推广“一中心多站点”党群服务阵地建设模式,坚持“党员群众的需求在哪里,阵地就覆盖到哪里,服务就延伸到哪里”的目标导向,有效整合组织、规划、住建等部门力量,积极盘活小区门房、物业管理用房等资源,采取老旧小区改造建、新建小区规划建、财政资金投入建、共建单位帮助建等方式,高标准规划建设街道“一站式”便民服务中心1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4个、网格党支部活动室38个、小区“睦邻驿站”119个,形成了街道-社区-网格-小区四级党群服务阵地体系,让党组织在城市基层治理中工作有场所、活动有保障、议事有平台。
立足“全方位”,提升多元服务功能。注重提升党群服务阵地的承载能力和服务效能,整合党建、政务和社会服务等各类资源,灵活设置网格工作、便民代办、民主议事、文明实践、孩子课后托管、青年创客直播、老年日间照料、新就业群体服务等功能区,配备办公桌、饮水机、雨伞、微波炉、急救包、充电宝、无线网、图书、工具箱等基础便民设施,打造“一站多室、一室多能”的立体服务模式。同时,积极推动政务服务专线、自主服务终端等智能化设备进社区,实现居民办事“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进一步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
强化“凝聚力”,激发基层治理活力。以党群服务阵地为依托,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活动,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定期举办“党员志愿服务日”、“邻里文化节”、“文明家庭评选”等活动,引导党员群众积极参与社区治理,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特别是在重大节假日和重要时间节点,如国庆节、春节等,通过组织文艺演出、走访慰问等形式,增强社区居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同时,充分发挥党群服务阵地的教育功能,开展“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讲座、政策宣讲、法律咨询等服务,不断提升党员群众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法治意识,为基层治理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优化“机制化”,确保长效运行。建立健全党群服务阵地的管理机制,确保各项服务有序开展。一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由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小区党支部等多方参与的联席会议,研究解决党群服务阵地建设中的难点问题,协调推进各项工作。二是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将党群服务阵地的建设情况纳入街道、社区的年度绩效考核,通过定期检查、随机抽查等方式,督促各级党组织落实责任,提升服务水平。三是加强队伍建设,选拔一批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党员干部担任党群服务阵地的负责人,定期组织培训,提升他们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确保党群服务阵地高效运转。
深化“智能化”,创新服务方式。顺应信息化发展趋势,积极探索“互联网+党群服务”新模式,提升服务的便捷性和精准度。一是开发党群服务APP,集成信息发布、在线预约、意见反馈等功能,方便居民随时随地获取信息、办理事务。二是建设智慧社区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掌握居民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三是推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模式,线上收集民意、解答疑问,线下开展实地走访、现场服务,形成线上线下互动互补的服务格局。四是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实现党群服务阵地的智能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注重“品牌化”,提升社会影响力。围绕“红色阵地”这一主题,精心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党群服务品牌,提升社会影响力。一是树立典型示范,挖掘和宣传一批在党群服务阵地建设中表现突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发挥榜样示范作用,激励更多党员干部投身基层治理。二是加强对外宣传,通过新闻媒体、网络平台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党群服务阵地的建设成果和经验做法,扩大社会影响。三是开展合作交流,与兄弟单位、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探讨党群服务阵地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和创新能力。
通过以上措施,党群服务阵地不仅成为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也成为展示基层治理成效的重要窗口。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丰富和完善党群服务阵地的功能,提升服务质量,努力把党群服务阵地建设成为人民群众满意的“红色家园”,为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