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及时准确了解我市企业招用工的基本情况,客观分析我市企业用工趋势和求职人员的求职愿望,突出就业服务实效,为用人单位和求职人员提供更贴近、更周到、更人性化的就业服务,我市对部分用工企业用工情况进行了调研,并就招用工情况进行了调研分析。
一、供求现状及主要特点
(一)人力资源市场供求情况
近年来,随着我市招商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许多各类企业纷纷落户我市,虽增强了劳动力的吸纳规模,但我市无论从经济发展水平、交通便利程度、生活环境、医疗条件、物质条件、自身发展及就业机会等因素与大中城市和发达地区相比有差距,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阶段性劳动力资源供给不足的情况,具体表现为局部地区、部分企业招工难。经调查,20xx年春节前后,全市各级人力资源市场共接收到20xx个用人单位提供就业岗位3万个,其中:本地企业有1800个,提供就业岗位2.5万个,外地企业有200个,提供就业岗位2.8万个;涉及计算机服务、工程管理、加工、保安、会计、电工、焊工等岗位;约3.9万名城乡劳动者到各级人力资源市场进行就业信息咨询、求职登记,其中,75%以上求职人员有过2次以上就业经历。相关数据显示,工程监理,电焊工等专业技术要求高的岗位,由于专业技能强,达到要求的求职人员较少,平均10个岗位仅有1名求职者报名应聘,招聘较为困难;部门负责人、办事人员等岗位相对较少,但求职人员又相对较多,平均1个岗位,有4名求职人员报名参加竞争,求职人员难于实现就业。
(二)主要特点
与去年同期相比,20xx年,市用人企业岗位空缺减少,到各级人力资源市场入场求职人数减少,约20%的求职人员为准备择业人员。2. 女性求职意向与企业岗位需求错位,“两难”并存。据统计,服务行业、营销行业招聘女性的岗位报名人数少,比例仅达到岗位需求人数的50-60%;由此可见,求职人员不仅只注重企业的工资水平,而且更加关注工作环境、职业发展前景、个人兴趣等因素,导致一些岗位虽然待遇优厚,但由于不符合求职者的期望而难以吸引到合适的候选人。此外,女性求职者在选择工作时,往往更加倾向于稳定性和安全性较高的岗位,如文员、教师等,而对于需要经常外出、工作时间不固定的服务行业和营销岗位则兴趣不大,这进一步加剧了这些岗位的招聘难度。
二、影响因素分析
(一)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
近年来,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国内经济也面临下行压力,这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了直接影响。一方面,部分企业因市场需求减少而缩减生产规模,甚至关闭部分生产线,导致岗位需求下降;另一方面,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往往会通过技术改造和管理创新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对低技能劳动力的需求。这种情况下,虽然企业数量有所增加,但总的岗位需求并未同步增长,反而出现了结构性失业现象,即高技能人才供不应求,而低技能劳动力过剩。
(二)人口结构变化的影响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劳动年龄人口占比逐渐下降,新生代劳动力供应量减少,特别是在一些传统制造业领域,年轻劳动力的短缺问题日益突出。同时,随着高等教育普及率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继续深造,推迟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时间,这也使得短期内劳动力供应更加紧张。此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就业观念的变化,求职者对于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再满足于简单的体力劳动或重复性工作,而是更加注重工作的意义和个人价值的实现,这也增加了企业招工的难度。
(三)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影响
尽管我市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配套等方面与大中城市和发达地区仍存在一定差距,这对于吸引外来务工人员和留住本地劳动力构成了挑战。特别是对于一些技术含量较高、工作环境较好的岗位,求职者往往更倾向于前往条件更为优越的大城市寻找机会,这不仅加剧了我市的人才流失问题,也使得企业在招聘过程中不得不面对更高的成本和更大的难度。
三、对策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为有效缓解企业招工难的问题,促进我市人力资源市场的健康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素质
政府部门应加大对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和培训机构合作开展定向培养项目,为求职者提供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技能训练。同时,通过政策引导和支持,激发劳动者自我提升的积极性,帮助他们掌握更多实用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特别是对于那些技术含量较高的岗位,可以通过设立专项基金、减免学费等方式降低培训成本,吸引更多人参与学习,从而缓解高技能人才短缺的问题。
(二)优化营商环境,增强企业吸引力
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简化审批流程,降低企业开办和运营成本,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同时,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的支持力度,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和服务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此外,还应加强对企业用工指导和服务,帮助企业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范用工行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营造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提高员工满意度和忠诚度,减少人才流失。
(三)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质量
加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建设,拓展服务功能,丰富服务内容,为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搭建高效便捷的信息交流平台。通过举办招聘会、在线服务平台等多种形式,拓宽信息发布渠道,提高信息透明度,促进供需双方精准对接。同时,针对不同群体的特点和需求,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职业指导和咨询服务,帮助求职者明确职业目标,规划职业路径,提高求职成功率。对于重点群体如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残疾人等,要给予特别关注和支持,实施专项帮扶措施,确保他们能够顺利实现就业。
(四)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发展差距
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和农村地区的扶持力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改善生活条件和发展环境,吸引更多企业和人才前来投资兴业。同时,推动产业转移和协作发展,引导大中城市和发达地区的优质资源向我市流动,带动地方经济转型升级。此外,还应积极探索跨区域合作模式,通过共建产业园区、共享科技成果等形式,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区域间协调发展,为我市人力资源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总之,解决企业招工难的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应对当前面临的挑战,推动我市人力资源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