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范文 > 新时代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报告 >

新时代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报告

  新时代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报告

  摘要:新时代高校学生党员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党员队伍建设的主要阵地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学生党员的发展和教育问题给予了高度的重视,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不断加强对学生党员的培养和指导。高校学生党员无疑是党员队伍中一股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新力量,他们学识渊博,专业技术扎实,然而,他们也相对缺乏社会阅历的积累,尚未经过复杂环境的长期磨砺,其价值观尚处于塑造的关键阶段,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因此,高校在推动学生党员发展的进程中,必须怀揣崇高的使命感,秉持严谨的态度,坚决遵循政治标准与程序标准,致力于不断提升学生党员的发展质量,确保他们真正成为党的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高校;党建;学生;发展党员

  一、新时代高校学生党员发展的背景和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学生党员发展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高校学生党员的重要意义,不断加强对高校学生党员的发展和教育工作的重视。按照20xx年《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高校要把学生党员队伍建设作为党建工作基础,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确保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高校学生党员的发展不仅是党的未来和希望所在,也是国家长远发展的关键支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更好地发挥高校学生党员的作用,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是当前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新时代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近年来高校学生党员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党员的发展质量和党组织的战斗力。首先,部分高校对发展学生党员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存在重数量轻质量的现象。一些学校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指标,过于追求学生党员的数量增长,而忽视了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和考察,导致部分学生党员的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不高,难以承担起党员的责任和使命。其次,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机制不够健全。一些高校对学生党员的日常教育管理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组织生活流于形式,缺乏吸引力和实效性,使得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升缓慢。再次,学生党员的社会实践机会有限。高校在组织学生党员参与社会实践方面做得不够,许多学生党员缺乏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机会,难以在实际工作中锻炼和提高自己。最后,学生党员的激励机制不够完善。部分高校对学生党员的激励措施单一,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未能充分调动学生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影响了他们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的热情。

  三、新时代高校学生党员发展的对策建议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以期促进高校学生党员的健康发展,提高学生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一)强化思想引领,提升学生党员的政治素养

  高校应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学生党员发展的全过程,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引导学生党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培训班等形式,加强对学生党员的政治理论教育,特别是加强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的学习,帮助他们深刻理解党的性质宗旨和历史使命,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同时,注重培育学生党员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努力成为德才兼备的时代新人。

  (二)严格标准程序,确保学生党员发展质量

  高校在发展学生党员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政治标准放在首位,严格按照党章规定的程序进行,确保每一名新发展的学生党员都符合党员条件。一是要严格把好入口关,对申请入党的学生进行全面考察,不仅要看其学习成绩和专业能力,更要看其政治表现和服务意识,确保选拔出的入党积极分子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二是要加强培养教育,建立完善的入党积极分子培养体系,通过定期开展谈心谈话、集中培训等方式,帮助他们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理论水平,逐步具备成为一名合格党员的基本条件。三是要严肃发展纪律,坚决防止和纠正违规发展党员的行为,对于违反规定程序发展党员的情况,要及时予以纠正,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维护发展党员工作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三)创新方式方法,增强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实效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高校应积极探索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手段,创新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方式方法,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方面,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线上教育活动,如开设网上党校、微信公众号等,发布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和相关政策解读,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方便学生党员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交流。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志愿服务项目等形式,丰富学生党员的组织生活内容,增强其参与感和归属感,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此外,还应建立健全学生党员考核评价机制,定期对其思想状况、学习表现、工作实绩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帮助,促进其全面发展。

  (四)拓展实践渠道,提高学生党员的服务能力和奉献精神

  高校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资源,为学生党员提供更多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引导他们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锤炼意志品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是要搭建校内外合作平台,与企事业单位、社区街道等建立合作关系,组织学生党员参与科技咨询、法律援助、环保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了解国情民情,增强社会责任感。二是要支持学生党员组建各类社团组织,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如“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促进了他们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三是要鼓励和支持优秀学生党员到基层一线锻炼成长,如选派他们参加西部计划、支教支农等活动,通过艰苦环境的磨砺,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风貌。

  (五)完善激励机制,激发学生党员的内在动力

  良好的激励机制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其健康成长。高校应根据学生党员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激励政策,形成正向激励与反向约束相结合的良性循环。一是要建立健全荣誉表彰制度,对于表现突出的学生党员,给予相应的荣誉称号和物质奖励,树立典型榜样,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二是要加大培养使用力度,优先推荐优秀学生党员担任学生干部、参与科研项目等,为其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和发展空间。三是要加强人文关怀,关心学生党员的学习生活情况,及时解决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四是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对于不符合党员条件的学生党员,要及时进行教育引导,必要时按程序予以处置,保持学生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和战斗力。

  总之,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学生党员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只有不断深化认识,创新思路,采取有效措施,才能确保学生党员队伍始终充满活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高校应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更实的举措,扎实推进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努力培养造就一批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年轻党员,为党的事业薪火相传注入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写相关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