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改革要“扣民意”“聚民智”“问民效”
近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300多项改革举措擘画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宏伟蓝图。落实各项改革举措,把美好蓝图化作惠民的生动实景,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紧扣民意“定方案”,汇聚民智“啃硬骨”,问效于民“提成色”,同人民一道把改革不断推向前进。
紧扣民意“定方案”,让改革精准发力。民之所望,改革所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落实改革举措,制定实施方案,必须主动对接民意所盼、民心所向,切实提高改革方案的含金量。要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盯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多谋划推出一些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改革措施;要推动政策宣讲下基层,多采用群众愿意听、听得懂的方式,把改革的具体政策及相关要求讲明白、说透彻,激发群众支持、参与改革的巨大热情;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围绕改革任务中的热点、难点,多听取民意,找准突破口,精心绘制改革“施工图”。只有紧扣人民意愿,做到精准发力,各项改革举措才能落地见效、结出硕果。
汇聚民智“啃硬骨”,让改革攻坚克难。改革进入深水区,面临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广泛汇聚民智,形成强大的改革合力。要建立健全群众参与机制,拓宽群众参与渠道,搭建群众建言献策平台,鼓励和支持群众为改革出谋划策;要注重发挥专家学者的作用,邀请他们深入调研、科学论证,提供专业意见和建议;要善于从基层实践中汲取智慧,总结推广基层的成功经验和创新做法,将这些经验转化为改革的政策措施。通过汇聚民智,形成改革的共识和合力,使改革更加符合实际、更富成效。
问效于民“提成色”,让改革成果惠及人民。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必须坚持效果导向,确保改革成果真正惠及人民。要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定期对改革成效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要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了解改革的实际效果,特别是对困难群体和弱势群体的影响;要强化监督问责机制,对改革中出现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进行严肃查处,确保改革不走样、不变形;要持续优化改革措施,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和完善,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通过问效于民,不断提升改革的成色,让人民群众在改革中获得更多实惠。
加强党的领导,确保改革顺利推进。党的领导是推进改革的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党对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贯彻落实。要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谋划改革的整体布局,确保各项改革举措协调推进;要强化责任担当,明确各级各部门的责任分工,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要完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改革推进的保障机制,确保改革有序推进;要注重队伍建设,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升他们的改革能力和水平,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改革铁军。通过加强党的领导,为改革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
营造良好的改革氛围,凝聚全社会的改革共识。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平台,广泛宣传改革的重要意义、目标要求和政策措施,营造浓厚的改革氛围;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深刻认识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增强改革的信心和决心;要树立典型,表彰在改革中表现突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激励更多的人投身改革事业;要建立容错纠错机制,鼓励和支持干部大胆创新、勇于担当,为改革者撑腰鼓劲。通过营造良好的改革氛围,凝聚起全社会的改革共识,形成推动改革的强大合力。
总之,推进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始终保持改革定力,坚定改革信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和贯彻,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