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x年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推进会上的汇报发言
近年来,县始终把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作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任务,探索社区工作者“选育管用”的有效方法,推动形成规范有序、系统完备的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着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社区工作者队伍,为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一、聚焦“选优配强”,建立科学规范的选聘机制。一是合理配备人数。按照控制总量、员额管理、动态调整的原则,综合考虑社区规模面积、人口数量、工作任务、服务功能等因素,实行员额管理,以城镇常住人口每万人不低于18名社区工作者要求,科学合理核定社区工作者数量。二是严格准入门槛。新进社区工作者采取依法选任、公开招聘的方式配备,实行社区初审,街道复审,纪委监委、公安、政法等部门联审的方式从社区“两委”专职成员中“从严选一批”。按照“凡进必考”原则,参照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招录程序,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一批人才充实社区工作者队伍。三是优化队伍结构。注重选拔政治素质好、道德品行好、治理能力强、群众评价高的人员进入社区“两委”班子,同时着力选聘一批年纪轻、学历高、素质强、干劲足的优秀人才,推动社区工作者队伍从年龄、学历、专业等方面得到进一步优化。目前,全县社区工作者平均年龄34岁,大专及以上学历占77%。
二、聚焦“培育赋能”,建立系统全面的培训机制。一是构建一体化培训体系。将社区工作者纳入全县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规划,依托县委党校、高校等资源,构建以县级培训为引领、街道培训为主体、社区培训为基础的一体化培训体系。每年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确保每位社区工作者每年至少参加一次集中培训,培训内容涵盖党的理论知识、法律法规、社区治理、公共服务、应急管理等多个方面,全面提升社区工作者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二是实施分类分层培训。针对不同岗位、不同层次的社区工作者,开展差异化培训。对于新入职的社区工作者,重点进行岗前适应性培训,帮助其快速融入工作环境;对于中层管理人员,侧重于领导力和管理能力的提升;对于高级管理人员,则强调战略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三是强化实践锻炼。鼓励和支持社区工作者参与社区重大活动和项目,通过实战演练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建立社区工作者与机关干部双向挂职交流机制,拓宽视野,增强实践经验。四是加强网络培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搭建在线学习平台,开发微课程、慕课等多样化学习资源,实现培训时间和空间上的灵活安排,满足社区工作者个性化学习需求。
三、聚焦“激励保障”,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一是完善薪酬待遇。根据国家和省市相关政策规定,结合本县实际情况,合理确定社区工作者的薪酬标准,建立与工作年限、职务级别、绩效考核相挂钩的薪酬增长机制,确保社区工作者的收入水平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二是强化职业发展。打通社区工作者职业发展通道,建立从社区工作者到社区“两委”成员、再到街道干部的晋升路径,让优秀社区工作者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支持符合条件的社区工作者参加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试,拓宽职业出路。三是落实社会保障。全面落实社区工作者的社会保险政策,确保其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五险待遇,解除后顾之忧。四是注重人文关怀。关心社区工作者的生活和心理健康,定期组织健康体检、心理辅导等活动,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增强团队凝聚力。五是表彰先进典型。每年评选表彰一批优秀社区工作者,通过媒体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树立榜样,弘扬正能量。
四、聚焦“监督管理”,构建严密有效的监督体系。一是健全管理制度。制定《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明确社区工作者的职责权限、工作流程、行为规范等内容,为社区工作者依法履职提供制度保障。二是强化日常管理。建立社区工作者考勤、请假、考核等日常管理制度,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管理效率。三是实施绩效考核。建立以居民满意度为核心的绩效考核体系,定期对社区工作者的工作实绩进行评估,考核结果作为评先评优、晋升晋级的重要依据。四是加强纪律约束。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对社区工作者的廉洁教育,严明工作纪律,坚决防止吃拿卡要等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五是畅通监督渠道。设立社区工作者监督举报热线和邮箱,鼓励居民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监督,形成内外结合、上下联动的监督格局。
总之,在推进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牢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紧紧围绕加强城市基层党建这一主线,不断创新工作机制,优化队伍结构,提升服务水平,努力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社区工作者队伍,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改革,积极探索更多有益经验,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可借鉴、可复制的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