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让改革成色更足、味更浓
抓改革,才能促发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站在继往开来的历史关口,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明确了目标导向、作出了系统部署。学习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中国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我们要深刻领悟和贯彻全会精神,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把中国式现代化的蓝图变为现实。凝聚“稳中求进”的历史耐心,不改旗易帜,善审时度势,让改革“守正创新”的“初心色”更足。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保持历史耐心。历史耐心意味着政贵有恒,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在把握历史规律、时代大势的基础上科学谋划、顺势而为,忌讳“一口吃个大胖子”。回望历史的脚步,从开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到开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动改革新征程,再到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中共中央三次“三中全会”都一以贯之、一脉相承,这才保证了改革在蹄疾步稳中向纵深方向发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仅要把握好改革的力度,既不能蜻蜓点水、浮于表面,也不能操之过急、过犹不及,也要把握好“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等根本的东西决不能动摇。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在“守正”的基础上“创新”,看准了就坚定。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从多个维度出发,统筹推进、协同发力。首先,要在经济体制改革上下功夫。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也是最能体现改革成效的关键领域。要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增强国内大循环的主体地位,提升国际循环的质量和水平。通过扩大内需战略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实现更高水平的供需动态平衡。其次,要在社会体制改革上出实招。社会体制改革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的重要途径。要加快推进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领域的改革,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再次,要在文化体制改革上见实效。文化体制改革是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保障。要深化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全面深化改革还要注重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相结合。顶层设计是确保改革方向正确、措施有效的重要保障,而基层探索则是改革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关键环节。一方面,要加强顶层设计,明确改革的方向、原则、路径,确保各项改革举措符合中央精神、符合实际需要。另一方面,要鼓励和支持地方、部门、单位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要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为改革者撑腰鼓劲,营造支持改革、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推进改革的强大合力。
全面深化改革还要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改革进入深水区,面临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必须敢于直面问题、善于解决问题。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找准问题症结,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要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特别是基层群众的意见建议,使改革方案更加科学合理、更具操作性。要强化责任落实,明确改革的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人,确保各项改革任务落到实处、见到实效。要建立健全改革评估机制,及时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不断调整完善改革措施,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全面深化改革还要注重法治保障,依法推进。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也是推进改革的重要保障。要按照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坚持立法先行,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要加快推进相关法律法规的立改废释工作,确保改革在法治轨道上顺利推进。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完善法律监督体系,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防止改革过程中出现权力滥用、利益输送等问题。要加大法治宣传教育力度,增强全社会的法治意识,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风尚,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全面深化改革还要加强党的领导,确保改革方向不偏。党的领导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保证。要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决策部署。要建立健全改革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选优配强改革一线的干部队伍,提高他们的能力和水平,确保改革任务顺利推进。要强化党风廉政建设,严明纪律规矩,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确保改革风清气正。
全面深化改革还要注重舆论引导,凝聚共识。舆论是影响改革进程的重要因素。要高度重视舆论引导工作,积极营造有利于改革的良好舆论环境。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平台,广泛宣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解读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目标要求、主要任务,增强全社会对改革的认识和理解。要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澄清模糊认识,消除误解疑虑,凝聚改革共识。要讲好改革故事,传播改革声音,展示改革成果,激发社会各界参与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建立健全舆情监测分析机制,密切关注社会舆情动态,及时处置负面信息,防止谣言和不实信息干扰改革进程。
全面深化改革还要注重国际视野,扩大开放。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要坚定不移扩大开放,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要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要加快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放宽市场准入,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的外资企业来华投资兴业。要深化多双边合作,加强与各国在经贸、科技、人文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要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
全面深化改革还要注重民生改善,增进福祉。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持续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织密兜底保障网。要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大力发展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事业,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
总之,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确保改革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不移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