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与经济相互交融推动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文化繁荣和经济发展的交融互动是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习近平总书记在202x年全国两会期间指出:“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都是在经济发展上走在前列的城市。文化很发达的地方,经济照样走在前面。可以研究一下这里面的人文经济学”。人文经济学的建构,必须契合新发展理念,充分彰显我国发展的人民立场。人文经济学的发展,有助于促进人文与经济的相互交融,进而推动高质量发展。
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建构人文经济学
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人文经济学是研究经济与文化相互交融从而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学科。建构中国自主的人文经济学知识体系,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充分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各项要求。以文化的力量促进创新发展。创新是经济发展、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因。人文经济学充分吸收历史沉淀的丰富文化“养分”,传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人文基因”,注重文化对创新主体的价值引领与能力塑造,主张以文化的力量塑造创新氛围,助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经济与文化的融合发展促进协调发展。文化和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两个车轮,文化因经济的加持而焕发无限生命力,经济因注入文化而具有更高价值,经济奠定发展的物质基础,文化则提供精神动力,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中,人文经济学强调以人为本,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核心目标。这不仅符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要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选择。在具体实践中,人文经济学倡导通过教育、科技、文化等多方面的投入,提升国民素质,激发社会活力,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同时,人文经济学还强调环境保护和社会公平正义,认为只有在绿色、可持续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实现经济与文化的良性互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好局面。
近年来,我国在推动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在文化产业领域,通过政策引导和支持,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和品牌迅速崛起,不仅促进了国内市场的繁荣,也增强了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在文化旅游业,各地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开发了一系列特色旅游项目,既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又提升了公众的文化素养。此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数字文化产业异军突起,成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这些实践证明,文化与经济的深度融合,能够有效激发市场活力,拓展发展空间,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然而,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国在人文经济学领域仍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一方面,部分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水平不高,创新能力较弱,难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另一方面,一些地方在推进经济发展过程中,忽视了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导致文化遗产遭到破坏,影响了社会的长远发展。因此,如何在坚持新发展理念的前提下,进一步深化对人文经济学理论的研究和实践探索,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针对上述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政策体系。政府应加强对人文经济学理论的学习和研究,结合实际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文件,明确发展方向和重点任务,为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发展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同时,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
二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进一步简政放权,优化营商环境,降低文化企业的准入门槛,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文化产业的发展。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对于在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
三是强化人才培养,提升整体素质。加大对文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特别是要重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既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拥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举办各类培训活动、开展国际交流等方式,拓宽视野,更新观念,不断提升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四是注重文化保护,传承优秀传统。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加强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确保其得到有效利用和合理开发。通过举办文化节庆活动、建设主题公园等形式,让广大群众在参与中感受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五是推动国际合作,扩大对外交流。充分利用“一带一路”等平台,加强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在文化领域的交流合作,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同时,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和技术,取长补短,为我国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总之,人文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对于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我们要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新发展理念,积极探索人文经济学的新路径、新模式,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文经济学体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