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农业农村深化改革心得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解决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根本要靠深化改革。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强化农村改革创新,在坚守底线前提下,鼓励各地实践探索和制度创新。乡村振兴越往前推进,越需要改革增动力、添活力。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对深化农村改革的战略部署,必须加快推动农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不断攻坚突破、落地见效。
一、聚焦解放和发展农业生产力,探索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新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产业是发展的根基,没有良好的产业,农村的发展必然面临资源难聚、农民难富、人才难留的困境。当前应重点围绕发展现代农业,积极构建新型乡村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不断调整产业结构、调优生产关系,提高农业产业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一是着重在健全粮食稳产增产机制上下功夫。粮食安全在党和国家发展全局中具有极端重要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抓农业农村工作,首先要抓粮食安全。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永久基本农田“非粮化”,持续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标准地改革,推广良种良法,提升农业科技水平,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二是大力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科技创新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要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支持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特别是在生物育种、智慧农业、绿色防控等领域取得突破。同时,加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建立完善的技术推广和服务体系,让科技成果真正惠及广大农民。通过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三是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村产业融合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养殖业,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提升附加值。同时,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农村电商等新业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通过产业融合,形成多业态共生、多主体共赢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二、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激发农村发展活力
土地是农村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也是农民最根本的生活保障。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对于释放农村发展潜力、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一是稳步推进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进一步明晰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鼓励和支持农民依法流转土地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同时,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市场,规范土地流转行为,保护农民合法权益。
二是稳妥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探索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抵押、退出等机制,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资源。支持农民利用闲置宅基地和农房发展农家乐、民宿等乡村旅游项目,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同时,严格宅基地管理,防止违规违法占用耕地,维护好农民的居住权益。
三是加快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落实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与国有建设用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政策,建立健全公平合理的收益分配机制。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出租、出让等方式,将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用于产业发展,增加村集体和农民收入。同时,加强用地监管,确保土地用途符合规划要求,防止土地投机炒作。
三、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破解融资难题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也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对于缓解农民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一是加大对农村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引导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向农村延伸服务网络,扩大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同时,鼓励和支持各类金融机构开发适合农村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农户的金融需求。
二是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针对农村金融需求多样化的特点,创新推出小额信贷、农业保险、担保贷款等金融产品,降低农民融资门槛,减轻农民负担。同时,积极探索“互联网+金融”模式,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手段,提高金融服务的便捷性和普惠性。
三是建立健全农村信用体系。加强农村信用环境建设,建立健全农户信用档案,完善信用评价机制。对守信农户给予政策倾斜和优惠待遇,对失信农户进行惩戒,营造良好的农村信用氛围。同时,加强对农村金融市场的监管,防范金融风险,保护农民合法权益。
四、推进农村社会治理创新,构建和谐稳定的新格局
农村社会治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推进农村社会治理创新,对于提升农村治理能力和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同时,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密切联系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二是完善村民自治机制。坚持和完善村民自治制度,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建立健全村民议事会、理事会等民主决策机构,推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增强村级事务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同时,加强农村法治建设,依法依规处理农村矛盾纠纷,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三是创新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方式。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农村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水平。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引入市场化、社会化机制,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同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升农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五、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的优势和宝贵财富。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对于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是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状况。同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提升污水处理能力,确保农村环境干净整洁。
二是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广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提高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同时,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监测,建立健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长效机制,保护好农村的绿水青山。
三是推进农村生态保护修复。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湿地保护恢复等工程,加强水土保持和荒漠化治理,提升农村生态系统功能。同时,加强农村生态保护宣传,提高农民环保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六、强化组织保障,确保改革任务落实到位
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扎实推进。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党政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农村改革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推进各项改革任务。同时,建立健全改革工作责任制,明确责任分工,层层传导压力,确保改革任务落到实处。
二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制定出台支持农村改革的政策措施,从资金、土地、人才等方面提供有力保障。同时,加强政策宣传解读,提高政策知晓率和执行率,激发社会各界参与改革的积极性。
三是强化督查考核。建立改革任务督查考核机制,定期对改革进展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同时,将改革成效纳入绩效考核体系,作为评价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依据,确保改革任务按时保质完成。
总之,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不移推进农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