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日前召开的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提出,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和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所谓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通过市场经营开发、生态保护补偿等手段,将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打通“两山”转化路径的一种制度安排。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重要手段,对于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生态产品兼具生态功能和经济效益,其价值不可小觑、极为可观。我国不少地方的生态产品总价值高于当地的GDP数值。当前,全国上下正加快推动生态要素转化为生产要素、生态财富转化为物质财富、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关键着力点和重要突破。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制度建设方面,《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生态保护补偿条例》相继出台,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试点运行方面,深入推进丽水、抚州两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建设国家级试点和江苏、福建等6省份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推出多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同时,浙江、广东等地先行先试、创新实践已初见成效,为全国范围内的推广积累了宝贵经验。
在理论研究方面,专家学者们深入探讨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理论基础和实现路径,提出了许多具有前瞻性和操作性的建议。例如,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的研究团队通过对不同区域生态产品的系统评估,提出了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方法,为各地开展生态产品价值评估提供了科学依据。此外,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的研究人员则从政策设计角度出发,探讨了如何通过财政、金融等手段支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为政府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这些理论研究成果不仅丰富了生态经济学的内涵,也为实践中的制度设计和政策实施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
在实际操作层面,各地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具体路径,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以浙江省为例,该省通过建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示范区,探索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丽水市作为国家级试点城市,通过构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体系,实现了从“卖资源”到“卖风景”的转变,不仅提升了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广东省则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大力发展森林旅游、林下经济等绿色产业,实现了生态资源的高效利用。这些成功案例表明,只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就能有效促进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然而,在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首先是评估体系不健全。虽然已有部分地区开展了生态产品价值评估工作,但评估标准、方法尚不统一,缺乏权威性高的评估机构和评估结果认可机制,影响了评估结果的公信力。其次是市场机制不完善。生态产品具有公共物品属性,市场交易难度较大,需要政府发挥引导作用,建立健全市场交易平台,制定公平合理的交易规则,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市场效率。再次是资金投入不足。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需要大量资金支持,但由于投资回报周期长、风险高,社会资本参与度不高,政府财政压力较大。最后是法律法规滞后。现有法律法规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支持力度不够,缺乏明确的法律保障,影响了政策执行效果。
针对上述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一步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应尽快出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法》,明确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基本原则、权利义务、激励措施等内容,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二是建立健全评估体系,提高评估结果的公信力。应组织专家团队,研究制定统一的生态产品价值评估标准和方法,建立权威的评估机构,确保评估结果客观公正。三是完善市场机制,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应搭建全国性的生态产品交易平台,引入第三方服务机构,提供交易撮合、信息咨询等服务,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市场效率。四是加大资金投入,拓宽融资渠道。应设立专项基金,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形成多元化投融资格局,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五是强化科技支撑,提升创新能力。应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强技术研发,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提高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技术水平。六是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应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平台,广泛宣传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意义和成功经验,提高全社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和支持度。
总之,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转换通道,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我们有信心、有能力解决好这一重大课题,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