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层青年干部座谈会上的交流发言:写好民生答卷擦亮幸福底色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202x年第7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文章指出,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民情怀,以枝叶关情的“责任心”、履践致远的“务实心”、奋楫笃行的“进取心”投身“火热基层”,努力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
“田间地头”访民情,以“责任心”回应民生诉求“新期待”。“上之为政,得下之情则治,不得下之情则乱”。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大别山区到秦巴腹地,从黄河之滨到长江之畔,从厂矿企业到寻常人家,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的足迹遍及大江南北,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广大党员干部也要把脚印留在基层,将口碑立在民心,充分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最大政治优势,坚持到群众和实践中去,以枝叶关情的“责任心”全面了解人民需要什么、向往什么、期盼什么,真正做到群众所呼皆有所应。要用好调查研究“传家宝”,时刻警惕意志消沉、心浮气躁等思想“滑坡”的不良倾向,切实把民情民意和民生诉求转化为更有针对性、更具可行性的利民措施,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
“房前屋后”解民忧,以“务实心”打开民生工作“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坚持人民至上”位居重要位置,这是对全体党员干部提出的明确要求。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以“务实心”为出发点,切实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无论是老旧小区改造,还是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亦或是社区养老设施的完善,每一件小事都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幸福生活。我们要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从小处着眼,从实处着手,通过一项项具体而微的工作,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同时,还要注重长效机制的建立,确保民生工作的持续性和稳定性,真正实现为民服务的常态化、长效化。
“线上线下”聚民智,以“进取心”探索社会治理“新路径”。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已成为社情民意的重要表达渠道。作为新时代的基层干部,我们要善于利用网络平台,倾听群众声音,汇聚民间智慧。一方面,可以通过开设官方账号、建立微信群等方式,搭建与群众沟通的桥梁,及时收集和反馈意见;另一方面,要积极引导和支持社会组织、志愿者队伍等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形成多元共治的良好局面。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既要保持开放包容的态度,鼓励创新思维,又要坚持底线思维,确保各项改革举措稳步推进。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逐步构建起更加高效、透明、民主的社会治理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知行合一”强本领,以“学习心”提升为民服务能力。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和日益增长的群众需求,基层干部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和服务能力。为此,我们要强化理论武装,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同时,还要加强业务培训,不断提升自身的政策水平和专业技能,做到既懂政策又懂技术,既能讲政策又能办实事。此外,还要注重实践经验的积累,勇于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敢于面对困难和挑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成长进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的工作要求,成为人民群众信赖的贴心人。
“廉洁自律”树形象,以“敬畏心”筑牢拒腐防变“防火墙”。清正廉洁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也是赢得民心的重要保障。作为基层干部,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时刻绷紧纪律规矩这根弦,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自觉抵制各种诱惑和侵蚀。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正确处理好公与私、义与利的关系,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通过自身的实际行动,树立起良好的党员形象,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同时,还要加强对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管理,营造风清气正的工作氛围,共同维护党的良好形象。
总之,作为一名基层青年干部,我们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教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发扬“枝叶关情”的“责任心”、“履践致远”的“务实心”、“奋楫笃行”的“进取心”,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扎实的作风、更加优异的成绩,为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贡献青春和力量。让我们携手并肩,共同书写好这份属于新时代的民生答卷,用实际行动擦亮人民群众的幸福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