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强“产业链”让集体经济“多点开花”
依托农业农村优势资源,注重抓特色、强优势、育品牌,因地制宜做好“特色产业”文章,在产业链上带动村民致富,在增值链上实现集体增收。产业抱团育集群,夯实集体经济提质倍增实力。突出组织带动,引导86个村“两委”班子领办或主导成立联合社76家、村级社155家,带动发展高效瓜菜25万亩、现代制种14.2万亩,培育“五配套”模式化养殖示范户1.86万户。突出产业联建,建立强村领建、强弱帮带机制,推行“跨村联营飞地建园”模式,以党建基础好、综合实力强的9个领建村为基础,联合38个周边村、47家合作社、3家产业龙头企业建立联合党总支9个,建成集体经济产业园区27个,西甜瓜、辣椒、高效制种等专业种植基地64个,带动村均增收10万元以上。资源融合强业态,拓宽集体经济多元发展路径。依托特色林果、特色村落、产业园区等农旅资源,精心开发乡村“假日游”路线,开拓农耕文化演绎、悠闲娱乐体验、主题情景客栈、特色农家美食、儿童娱乐等多元业态,举办杏花文化艺术节、葡萄及花儿文化艺术节、西甜瓜品鉴会等农旅节会,开创“以旅兴产”新模式,每年带动村集体增收近150多万元。构建“村播达人+土产品+流量带货”村播营销体系,成立乡镇农旅文创及融媒体工作室9个,开通网红达人直播平台12个,与村集体产业园区、农家作坊进行精准对接,直播带货年销售额达到1000余万元,有效促进了集体、农户双增收。
在推动集体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保各项政策措施符合中央精神,契合地方实际。通过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服务群众的能力,为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同时,我们注重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鼓励和支持党员在产业发展中当先锋、做表率,形成“一个党员一面旗”的良好局面,为集体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在实践中,我们不断探索和创新,逐步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一是坚持市场导向,强化产业链条。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如在高效瓜菜种植方面,我们不仅注重种植环节,还积极发展加工、包装、销售等后续环节,实现了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覆盖。二是注重品牌建设,提升产品竞争力。通过注册商标、申请地理标志等方式,打造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品牌,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三是加强科技支撑,促进产业升级。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四是深化利益联结,实现多方共赢。通过股份合作、订单农业、土地流转等多种方式,建立起农民、企业、村集体之间的紧密利益联结机制,确保各方都能从中受益,共享发展成果。
此外,我们在推动集体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始终把生态保护放在首位,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努力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通过推广节水灌溉、有机肥替代化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保护了生态环境。同时,我们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绿色产业,既增加了村集体收入,又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了农民的生活质量。
为进一步巩固和扩大集体经济发展的成果,我们还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为集体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一是加大财政投入,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村集体发展特色产业、建设基础设施、开展技术培训等。二是优化金融服务,与金融机构合作,为村集体和农户提供低息贷款、信用担保等服务,解决融资难问题。三是强化人才支撑,通过引进外来人才、培养本土人才等方式,为集体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四是完善政策法规,出台相关文件,明确村集体产权归属,规范集体资产管理,保障集体成员合法权益。
总之,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我们的集体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不仅增加了村集体收入,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不断探索和创新,努力推动集体经济再上新台阶,为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