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北京建成422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点赞
在202x年7月24日召开的“迎接新中国成立75周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北京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三周年”专场上,北京市商务局局长朴学东介绍,自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以来,北京以扩大内需改善民生为导向,持续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目前,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已建设验收422个,服务1930余个社区、840余万居民。城市是美好生活的依托,城市品质关乎民生福祉。近年来,北京市一手抓城市便民生活圈建设,一手抓生活服务行业发展,全面推进生活服务业转型升级。据介绍,目前,北京消费地标供给不断优化扩容,累计认定老佛爷、星巴克等26家消费类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累计吸引了3700多家首店落地北京。同时,中华老字号达到137家,北京老字号达到259家,并培育11条数字化餐饮街区、26条“深夜食堂”特色餐饮街区,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美食之都。此外,全市除聚焦美发美容、家政维修、美食茶饮、社区生鲜、洗涤护理、家居家电、服装服饰等领域外,还推动古北水镇国际休闲旅游度假区入选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实现“零”的突破。目前,全市5A级景区达到10家;300余条“漫步北京”线路、300个网红打卡地,为市民和游客提供高品质旅游休闲目的地。另外,持续营造便利开放的消费环境,率先设立全国首家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商店,为国际消费者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这些成就的背后,是北京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北京作为国家首都,不仅是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也是重要的消费中心。近年来,北京市紧紧抓住消费升级的趋势,通过一系列政策举措,不断优化消费环境,提升消费品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特别是在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方面,北京市将社区商业与居民日常生活紧密结合,不仅提升了居民的生活便利度,也促进了社区经济的繁荣发展。
为进一步提升便民生活圈的服务质量和水平,北京市采取了多项措施。一是加强规划引领,制定出台《北京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指南》,明确了便民生活圈的建设标准和服务规范,确保每个便民生活圈都能达到高标准、高质量的要求。二是加大政策支持,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方式,鼓励和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参与便民生活圈建设,激发市场活力。三是强化科技赋能,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提升便民生活圈的智能化水平,实现精准服务。四是注重人文关怀,结合社区特点,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便民生活圈,让居民在享受便捷服务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
在推进便民生活圈建设的过程中,北京市还注重发挥社区的作用,积极引导社区居民参与便民生活圈的建设和管理。通过建立社区居民议事会、志愿者服务队等形式,广泛听取居民意见,及时解决居民反映的问题,使便民生活圈真正成为居民满意的民心工程。同时,北京市还通过举办各类社区活动,如健康讲座、文艺演出、亲子活动等,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社区凝聚力,促进邻里和谐。
为了更好地服务广大居民,北京市还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推出了一系列便民利民的新举措。例如,在部分社区设立了24小时自助服务终端,居民可以随时查询社保、公积金等信息,办理相关业务;在一些大型社区建立了社区服务中心,集成了医疗、教育、养老等多种服务功能,为居民提供一站式服务;在一些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增设了电梯、无障碍设施等,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质量。这些措施的实施,不仅方便了居民的生活,也提高了城市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效能。
展望未来,北京市将继续坚持高质量发展道路,紧紧围绕“四个中心”功能建设,不断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在便民生活圈建设方面,北京市将进一步扩大覆盖面,力争到202x年底,实现全市所有社区均有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同时,还将继续优化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努力打造更加便捷、高效、智能的便民生活圈,让每一位北京市民都能享受到更加美好的生活。
总之,北京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成功实践,充分展示了北京市在推进城市现代化建设中的智慧和担当。这一举措不仅极大地提升了城市的服务水平,也为全国其他城市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相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北京市将继续深化改革,创新发展,为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