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某市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调研报告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随后,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一号文件等就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作出详细部署。相比以往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突出了“和”与“美”的意蕴。“美”侧重于建设一个外观美丽、基础功能完备的现代化乡村;“和”侧重于提升乡村的文化内核和精神风貌,体现乡村文明和谐。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既要塑形,更要铸魂。X市深入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要求,学习了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持续实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行动计划,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X市样板”,取得了一定成效,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但离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标准还有很大差距,迫切需要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着力提升乡村“和”“美”的内涵,谱写好X市和美乡村新画卷。
一、X市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实践及成效
X市以“富民产业发展美、绿水青山生态美、村风民风文明美、治理有效和谐美、村民生活幸福美”为目标,着力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第一,发展乡村富民产业,着力提高农民收入。一是依托X市自然条件优势,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积极建立以“烟、菜、花、果、药、畜”6大产业为重点的“6+N”产业体系,打造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品牌。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二是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伸产业链条。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农家乐、民宿等业态,将农业生产与旅游观光相结合,形成了多元化的产业格局。三是加强农民技能培训,提升农民就业创业能力。组织各类培训班,邀请专家和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指导,帮助农民掌握现代农业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增强了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
第二,改善乡村生态环境,建设美丽家园。X市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是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改善村容村貌。实施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建立健全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提升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二是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恢复乡村自然生态。开展植树造林、退耕还林、水土保持等生态工程,恢复和保护了乡村的自然景观。三是推广绿色生产方式,减少农业面源污染。鼓励农民采用有机肥替代化肥、生物防治替代化学农药等绿色生产技术,减少了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第三,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乡村文化内涵。X市注重挖掘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增强乡村文化软实力。一是加强乡村文化设施建设,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村级文化活动中心、农家书屋、文化广场等设施,为农民提供了丰富的文化活动场所。二是举办各类文化活动,丰富农民精神生活。定期举办农民文艺汇演、民俗文化节、农民运动会等活动,增强了农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三是开展文明创建活动,树立良好村风民风。通过评选“文明家庭”、“道德模范”等活动,引导农民树立文明新风尚,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第四,创新社会治理模式,构建和谐乡村。X市积极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提升乡村治理效能,维护社会稳定。一是健全基层组织体系,强化党的领导。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确保党的方针政策在农村得到有效落实。二是完善村民自治机制,激发群众参与热情。推行村务公开、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等制度,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三是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升农民法律意识。通过开展法律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普及法律知识,引导农民依法维权,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X市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尽管X市在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产业发展不平衡,部分乡村缺乏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支撑。虽然X市已经建立了“6+N”产业体系,但在实际操作中,不同地区的发展水平差异较大,部分乡村的产业结构单一,缺乏核心竞争力,难以吸引外部投资和人才。其次,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大,部分地区存在环境污染问题。尽管X市加大了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但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和经济发展的需求,一些地区仍存在水土流失、垃圾围村等问题,影响了乡村的宜居性和美观性。再次,文化资源开发不足,乡村文化内涵有待提升。X市虽然重视文化建设,但在挖掘和利用传统文化资源方面还有待加强,部分乡村的文化活动形式单一,缺乏创新,难以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最后,社会治理机制不完善,部分乡村治理效能较低。虽然X市探索了一些新的社会治理模式,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乡村的治理机制仍不够完善,存在信息不对称、决策不透明等问题,影响了农民的参与积极性和治理效果。
三、推进X市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对策建议
为更好地推进X市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一是进一步完善“6+N”产业体系,鼓励各乡村根据自身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二是加大对乡村产业的扶持力度,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等措施,吸引社会资本和人才进入乡村,促进产业升级。三是加强科技支撑,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和效益,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第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一是继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巩固和扩大已有成果,确保农村垃圾、污水、厕所等治理工作常态化、长效化。二是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实施更多生态修复工程,恢复和保护乡村的自然景观,提升乡村的生态价值。三是推广绿色生产方式,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引导农民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共同守护美好家园。
第三,挖掘文化资源,提升乡村文化内涵。一是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建立乡村文化资源数据库,系统梳理和整理各类文化资源,为后续开发利用提供基础。二是创新文化活动形式,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通过引入现代文化元素,结合传统民俗活动,举办更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满足农民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三是加强文化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加大对村级文化活动中心、农家书屋、文化广场等设施的投入,完善功能,提升服务质量,为农民提供更加便捷的文化服务。
第四,完善社会治理机制,构建和谐乡村。一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确保党的方针政策在农村得到有效落实。二是完善村民自治机制,提高农民参与度。通过村务公开、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等制度,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增强农民的主人翁意识。三是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升农民法律意识。通过开展法律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普及法律知识,引导农民依法维权,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四是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各类矛盾纠纷,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确保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总之,推进X市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久久为功。X市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创新思路和举措,补齐短板,破解难题,努力把X市建设成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和美乡村,为全国乡村振兴贡献X市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