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范文 > 在理论学习中心组树立正确政绩观专题研讨会上的发言:始终树牢造福... >

在理论学习中心组树立正确政绩观专题研讨会上的发言:始终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

  在理论学习中心组树立正确政绩观专题研讨会上的发言:始终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

  政绩观是党员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事业观等在干事创业中的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强调“共产党人必须牢记,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哪里有人民需要,哪里就能做出好事实事,哪里就能创造业绩;业绩好不好,要看群众实际感受,由群众来评判”,“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党和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这些重要论述,解决了党员干部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的根本问题,为广大党员干部立身处世、干事创业提供了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去年底召开的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把“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作为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总结推广的六条经验之一,鲜明提出“为民造福是最大的政绩,是实现‘3815’战略发展目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并对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作出具体部署。政绩都是干出来的,真干才能真出业绩、出真业绩。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重要论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同人民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以干部之干带领全省各族人民拼搏奋斗,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一、深刻理解“以人民为中心”的政绩观内涵

  “以人民为中心”的政绩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具体体现。这一政绩观的核心在于,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具体来说,就是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增进民生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不仅要关注经济发展指标,更要关注人民群众的实际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只有这样,我们的政绩才能真正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和支持。

  在当前的新发展阶段,面对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我们更需要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政绩观,坚定不移地走高质量发展之路。高质量发展不仅体现在经济总量的增长上,更体现在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上。我们要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创新能力、改善生态环境等多方面的努力,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同时,还要注重解决好城乡发展不平衡、区域发展不协调等问题,确保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只有这样,我们的政绩才能真正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的检验。

  二、坚定践行“为民造福”的政绩观

  “为民造福”是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也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坚定践行“为民造福”的政绩观,就必须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人民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具体来说,就是要在实际工作中,聚焦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实解决好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民生难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近年来,我省在推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社会保障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比如,部分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教育、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城乡收入差距较大等问题依然突出。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完善政策措施,创新工作方法,确保各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同时,还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广大群众共同参与,形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

  三、树立“实干为本”的政绩观

  政绩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只有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才能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要树立“实干为本”的政绩观,就必须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反对“假大空”,真正做到求真务实、敢于担当。具体来说,就是要在实际工作中,树立正确的政绩导向,注重实效、注重长远,不搞短期行为、不搞表面文章,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近年来,我省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始终坚持“实干为本”的原则,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取得了显著成效。比如,在推进项目建设中,我们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确保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在优化营商环境中,我们简化审批流程、提高服务效率,为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在加强社会治理中,我们创新工作机制、提升治理能力,确保社会和谐稳定。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广大党员干部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我们要继续发扬这种实干精神,不断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

  四、强化“监督问责”的政绩观

  政绩观不仅是一种价值取向,也是一种行为规范。要确保政绩观的正确方向,就必须建立健全监督问责机制,严肃查处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等问题,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具体来说,就是要在实际工作中,建立健全目标管理、绩效考核、责任追究等制度,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同时,还要加强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确保各项工作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

  近年来,我省在加强监督问责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比如,建立了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将政绩考核与干部选拔任用、评先评优挂钩,有效激发了广大党员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在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中,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决整治“四风”问题,保持了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这些做法,为我们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提供了有力保障。我们要继续完善相关制度,强化监督问责,确保政绩观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五、不断提升“为民服务”的能力水平

  政绩观的落实,最终要体现在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上。要不断提升“为民服务”的能力水平,就必须加强学习、增强本领,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来说,就是要在实际工作中,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了解群众需求,找准工作切入点,确保各项政策措施符合实际、贴近民心;要加强业务培训,提升专业素养,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近年来,我省在提升“为民服务”能力水平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比如,开展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增强了“四个意识”、坚定了“四个自信”、做到了“两个维护”;实施了“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选派优秀干部到基层一线挂职锻炼,提升了干部的实践能力和群众工作水平;开展了“最多跑一次”改革,优化了政务服务流程,提高了群众办事的便利度和满意度。这些做法,为我们提升“为民服务”能力水平积累了宝贵经验。我们要继续深化这些改革举措,不断提升为民服务水平,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总之,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是广大党员干部的必修课,也是我们推进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同人民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以干部之干带领全省各族人民拼搏奋斗,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为实现“3815”战略发展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写相关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