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范文 > 审计取证常见问题和工作方法 >

审计取证常见问题和工作方法

  审计取证常见问题和工作方法

  审计取证是形成审计结论的基础和保证,在整个审计项目中发挥着“大厦根基”的作用,其质量直接决定审计项目的质量。缺乏完整、有效、充分的审计证据作为支撑,审计结论必然不正确、不客观、不公正,审计质量将大打折扣。因此,做好审计取证工作尤为重要。

  一、审计取证的相关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规定,审计人员审计时应取得证明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要求,实施审计时应通过收集原件、原物或者复制、拍照等方法取得证明材料,并且应当由提供者签名或者盖章,不能取得提供者签名或者盖章的应当注明原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对审计证据应把握的基本原则、标准以及责任等作出了具体规定,明确要求审计证据应具有适当性和充分性,与审计事项及其具体审计目标之间具有实质性联系,并且真实、可信;电子数据作为审计证据时应当记录电子数据的采集和处理过程,利用所聘请外部人员的专业咨询和专业鉴定作为审计证据时应当判断样本是否符合实际、方法是否适当合理、专业咨询和鉴定是否与其他审计证据相符,使用监管机构、中介机构、内部审计机构等已经形成的工作结果作为审计证据时应判断是否与审计目标相关、是否可靠、是否与其他审计证据相符;同时明确审计人员和审计组长对审计取证工作的责任。

  二、审计取证中的常见问题

  在实际工作中,审计取证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审计证据不充分:审计人员在收集证据时,往往由于时间紧迫、人手不足等原因,未能全面、深入地收集到足够的证据,导致审计结论缺乏坚实的基础。例如,在某次财务审计中,审计人员仅依据企业提供的部分账簿资料就做出了审计结论,而未对企业的全部财务资料进行详细审查,最终导致审计报告存在较大偏差。

  2. 审计证据不适当:审计证据的适当性是指证据与审计事项之间的相关性和可靠性。一些审计人员在取证过程中,忽视了证据的适当性,导致收集的证据无法有效地支持审计结论。例如,在一次工程审计中,审计人员过分依赖于施工单位提供的进度报告,而忽略了现场实际情况的调查,导致审计结论偏离实际。

  3. 审计证据的真实性存疑:审计证据的真实性和可信度是审计结论准确性的关键。在某些情况下,审计人员可能因各种原因未能验证证据的真实性,如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资料存在虚假成分,而审计人员未能及时发现,从而影响了审计结论的准确性。例如,某企业在接受税务审计时,提供了伪造的发票,而审计人员未能仔细核对,导致审计报告未能揭示该企业的逃税行为。

  4. 审计证据的法律效力不足:审计证据的法律效力是指证据在法律程序中的可接受性和证明力。在某些情况下,审计人员收集的证据可能因形式不规范、程序不合法等原因,导致在法律程序中无法被采信。例如,在一次经济责任审计中,审计人员未按照法定程序收集证据,导致在后续的法律诉讼中,相关证据被法院认定为无效。

  三、提高审计取证质量的方法

  为了确保审计取证的质量,审计人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加强审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审计人员是审计取证工作的直接执行者,其业务能力和职业素养直接影响取证工作的质量。因此,各级审计机关应加强对审计人员的业务培训,特别是对审计取证方法、法律法规的学习,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法制意识。例如,可以定期组织审计人员参加专题培训班,邀请专家讲授最新的审计技术和法律法规,增强审计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

  2. 完善审计取证的制度建设:制度是保障审计取证质量的重要基础。各级审计机关应建立健全审计取证的相关制度,明确取证的程序、方法和要求,确保审计人员在取证过程中有章可循。例如,可以制定《审计取证工作指引》,详细规定审计人员在不同类型的审计项目中应如何收集、整理和保存证据,确保取证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

  3. 强化审计取证的监督机制:监督是提高审计取证质量的有效手段。各级审计机关应建立和完善审计取证的监督机制,加强对审计取证工作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取证过程中的问题。例如,可以设立专门的审计质量控制部门,负责对审计取证工作进行全程跟踪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确保审计取证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4. 提升审计取证的技术手段: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审计取证的技术手段也在不断进步。各级审计机关应积极引进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审计取证的科技含量和智能化水平。例如,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海量审计数据进行快速处理和分析,发现潜在的问题线索;可以运用区块链技术,确保审计证据的完整性和不可篡改性,提高审计证据的可信度。

  四、审计取证的案例分析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审计取证的方法和技巧,以下通过几个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

  某国有企业财务审计案例:在对某国有企业的财务审计中,审计人员发现企业存在大量的应收账款,但账龄较长,回收可能性较低。为了核实这些应收账款的真实性,审计人员不仅查阅了企业的账簿资料,还实地走访了部分债务单位,了解应收账款的具体情况。通过多方取证,审计人员最终确认了部分应收账款确实存在无法收回的风险,建议企业计提相应的坏账准备,避免财务报表失真。这一案例表明,审计人员在取证过程中应注重多渠道、多角度收集证据,确保审计结论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某工程项目审计案例:在对某工程项目的审计中,审计人员发现项目存在严重的超预算问题。为了查明超预算的原因,审计人员不仅审查了项目的财务资料,还深入施工现场,对工程量进行了详细的测量和核实。通过对比设计图纸和实际施工情况,审计人员发现部分工程量存在虚报现象,导致项目成本大幅增加。此外,审计人员还发现项目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如分包管理不规范、材料采购价格不合理等。通过全面、细致的取证,审计人员最终提出了多项整改建议,帮助项目单位规范管理,降低成本。这一案例说明,审计人员在取证过程中应注重现场调查,确保审计结论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3. 某政府部门绩效审计案例:在对某政府部门的绩效审计中,审计人员发现该部门在项目资金使用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如资金使用不透明、项目进展缓慢等。为了核实这些问题,审计人员不仅查阅了部门的财务资料,还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等方式,广泛听取了基层工作人员和群众的意见。通过多方面的取证,审计人员最终确认了部门在项目资金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措施,提高了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和效益。这一案例表明,审计人员在取证过程中应注重多方式、多途径收集证据,确保审计结论的全面性和权威性。

  五、总结

  审计取证是审计工作的重要环节,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审计结论的准确性和审计项目的成功与否。各级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应高度重视审计取证工作,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审计取证的质量。通过加强业务培训、完善制度建设、强化监督机制、提升技术手段等多方面的努力,不断提升审计取证的能力和水平,为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审计人员应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站位和业务能力,以更加坚定的信心和更加扎实的工作,迎接审计工作的新挑战,开创审计工作的新局面。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写相关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