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人事以互联网为载体,对税务干部队伍进行全员、全程、全面管理的一种管理模式。通过对税务干部德、能、勤、绩、廉、评、基七个方面的指标进行量化予以考核进行管理,将传统的定性考核变为定量考核,以数字为核心,将职业基础、业务升级、日常绩效、公认测评串联起来,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考评管理。数字人事实质就是通过“数字”选人、管人、用人,通过量化的数据作为支撑进行人力资源管理,也是一种顺应互联网热潮,依托大数据的创新型管理模式。数字人事就是运用“数字”进行“人事”管理工作,通过这套系统,大家干了什么、干得多少、干得怎样都清清楚楚,通过计算机考勤、撰写日志、按月评鉴、按季考评、全年统计的方式,及时记录和考核日常工作的进展,将一年的工作进行了详细的量化,激发全员的工作积极性,响应了王军局长提出的“全体税务干部一身正气、一生正气,一心向上、一生向上”的目标追求。数字人事归根结底就是管人,在任何工作中,对人员的管理是最难也是最复杂的。人类的管理也是经过时代的变更而不断更迭。自从人类有了分工之后,就有了管理这种行为。在生产力低下、人口稀少的氏族时代,通过族长就能对一个部族进行有效的管理;后来生产力提高了,人口众多,就有了国家的概念,通过任命官员、设立建制对人员进行有效管理。有了官员的任命,就会针对官员进行管理和考核,我国自古以来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考核制度也随着时代的不同而发展。通过回望古代考核制度有助于我们完善数字人事系统,推动国税系统健康发展。
考核在中国古代也称为考绩、考课、考校或考功,其含义就是国家依照所颁布的法令和行政计划,在一定的年限内,对各级官吏进行考核,并依其不同表现,区别不同等级,予以升降赏罚。因此考核不仅是国家对官吏实施奖惩、升降、俸禄的主要依据,也是激励官吏奋发向上的有效措施,是提高国家机关行政效率的杠杆,是我国古代整顿吏治的重要手段之一。从周朝的“三岁考绩”到汉代的“上计”制度,再到唐代的“四善二十七最”考核标准,以及明清时期的“考满”与“考察”制度,无不体现了中国古代对于官员考核的重视与细致。这些历史上的考核制度不仅为现代数字人事系统的建立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和理论基础,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思想启示。
在新时代背景下,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人事系统应运而生,成为推动税务系统深化改革的重要抓手。该系统不仅继承了传统考核制度中的精华部分,如注重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等原则,而且结合了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实现了考核过程的透明化、科学化和精准化。通过构建全面覆盖、动态更新的数据平台,数字人事系统能够实时收集和分析税务干部的工作数据,为领导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支持,同时也为干部个人成长提供了明确的方向指引。此外,数字人事还强调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培养干部的职业素养和个人能力,鼓励干部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工作环境和社会需求。
为了更好地发挥数字人事系统的作用,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加强顶层设计,确保系统建设符合国家政策导向和实际工作需要。这包括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建立健全数据安全保护机制,防止信息泄露和滥用;其次,强化培训教育,提升税务干部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通过举办培训班、开展在线学习等方式,帮助干部熟悉系统操作流程,掌握数据分析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再次,优化考核指标体系,确保评价结果客观公正。根据岗位职责和工作性质的不同,科学设定各项考核指标,既要关注工作业绩,也要考虑道德品质、团队协作等因素,实现综合评价;最后,建立健全反馈机制,及时解决系统运行中遇到的问题。定期组织评估会议,听取基层意见,总结经验教训,不断调整和完善系统功能,确保其始终处于最佳状态。
总之,数字人事作为一种创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不仅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也为税务系统的现代化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深入挖掘和利用大数据资源,数字人事系统能够更加有效地选拔和培养优秀人才,激发广大干部的工作热情,促进税务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应当继续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的原则,不断探索和完善数字人事的各项功能,努力将其打造成为具有中国特色、国际视野的先进管理模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在推进这一进程中,我们要深刻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跟时代步伐,勇于创新实践,确保数字人事系统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为我国税收事业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