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xx供电公司xxx供电所,现有员工12人,肩负着13个行政村和1个工业园区的工农业生产及生活用电任务,服务各类用户7000余户。自201x年以来,该所始终秉持“以电相连,用心沟通”的服务宗旨,大力弘扬“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心系民众,情系民生,以电力人的真诚和专业精神,塑造了班组的良好形象,推动所内各项工作取得显著进展,为县公司构建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平台做出了重要贡献。
为了深入开展供电服务提升工程,切实做到“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农民群众的利益”,xxx供电所主动深入xxx乡各村,邀请乡领导、村干部、行风监督员、个体工商户以及外商投资者进行座谈交流。通过专职电工在抄表和收缴电费时的机会,向广大用户发放了1200多份“客户意见征求卡”,广泛收集社会各界对供电所班组及其成员的意见和建议。供电所针对反馈的问题进行了认真剖析,制定整改方案,确保问题得到及时解决。此外,供电所严格执行国家电网公司供电服务“十项承诺”和员工服务“十个不准”要求,开通了“95598”客户服务热线,方便用户咨询和投诉。供电所还先后制定了《行风监督制度》、《所长信访接待日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确保全所工作有章可循,制度健全。
为了进一步塑造班组文化,提升工作水平,xxx供电所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出了一套“加减乘除”工作法。所谓“加”,就是加强优质服务技能的学习,不断提高员工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水平;所谓“减”,就是减少流程环节中的工作失误,提高工作效率;所谓“乘”,就是成倍提升工作效率,确保各项工作高效有序地推进;所谓“除”,就是去除员工的思想杂念,排除不利因素的干扰,保持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通过这套工作法,供电所努力打造了一个亲情化与人性化并重的服务平台,树立了良好的班组形象。
与此同时,xxx供电所还推行了“三心”工作法。首先,用快乐的心倡导快乐工作。窗口服务是一种人与人之间情感传递的行业,供电所注重员工的情绪管理,树立“给予、接受一样快乐”的理念,既给予客户优质的服务,也接受客户的反馈和建议,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其次,用细心的态度做好每一项工作。供电所要求员工在工作中细致入微,关注每一个细节,确保服务质量。最后,用责任心对待每一位客户。供电所强调员工的责任意识,要求每位员工都以高度的责任感对待每一位客户,确保客户满意。
为了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xxx供电所还积极开展了一系列培训活动。每年,供电所都会组织员工参加各种专业技能培训,如电力设备维护、故障处理、客户服务技巧等,不断提升员工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此外,供电所还定期邀请行业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分享最新的行业动态和技术成果,帮助员工拓宽视野,增强创新能力。通过这些培训活动,供电所不仅提高了员工的专业素质,也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日常工作中,xxx供电所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断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效率。供电所建立了客户档案管理系统,详细记录每一位客户的基本信息和服务需求,确保在接到客户诉求时能够迅速响应,提供精准的服务。此外,供电所还设立了24小时应急抢修队伍,确保在突发情况下能够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及时解决问题,保障客户的正常用电。
为了更好地服务农村用户,xxx供电所还开展了多项便民服务活动。每逢节假日,供电所会组织员工深入乡村,开展用电安全知识宣传,普及科学用电常识,帮助村民排查用电隐患,确保村民用电安全。此外,供电所还设立了流动服务车,定期到偏远村庄提供上门服务,解决村民的用电难题,受到了广大村民的一致好评。
在服务工业园区方面,xxx供电所同样表现突出。供电所与园区内的企业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定期走访企业,了解企业的用电需求,提供个性化的用电解决方案。对于重点企业,供电所还设立了专人负责对接,确保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不会因为用电问题而受到影响。此外,供电所还积极协助企业开展节能减排工作,推广使用节能设备,帮助企业降低用电成本,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为了确保供电服务的持续改进,xxx供电所还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监督机制。供电所设立了行风监督员,定期对员工的服务态度、工作效率等方面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此外,供电所还建立了客户满意度调查制度,定期对客户进行回访,了解客户对供电服务的评价和建议,不断完善服务措施,提升客户满意度。
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xxx供电所同样重视。供电所积极组织员工参与各类文体活动,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增强团队凝聚力。每年,供电所都会举办职工运动会、文艺汇演等活动,让员工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放松身心,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此外,供电所还注重员工的职业发展,鼓励员工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为员工的成长提供广阔的空间。
近年来,xxx供电所在各项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绩,多次被评为先进集体,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供电所将继续发扬“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水平,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