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曾国藩家书》有感:书香润此心传承好家风
家风是一本书,写满中国人民的智慧;家风是一首歌,传唱家族世代的荣昌;家风是一幅画,描绘美好生活的明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正,则民心淳;民风正,则社稷安。只有千家万户好,国家才能富强,民族才能昌盛”。家风是一个家庭在世代传承中形成的一种道德规范、为人之道、生活方式和生活作风的总和。中华民族历来对家文化极其重视,一个家族或家庭的家风,对内影响着个人的品格,对外影响着社会的组成。所以,优良家风的树立不仅能使家庭成员的个人成长和发展得到正面影响,也能助推社会的和谐稳定。古今中外优秀家风的创造者、集成者写就的各类家训、家书、家史,都是我们领略家风的最好途径。其中,家书往往是一种最为广泛的家训和家教形式,长辈们通过言辞恳切的家书形式,将道德修养、人格风范、人生感悟、求知经验、交往礼仪等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后辈子孙,让后人得以从中汲取思想营养和经验教训,这样的家书可谓是片纸重千钧。纵观历史上的家书,比较著名的有司马光的《训俭示康》、诸葛亮的《诫子书》以及《曾国藩家书》等等。因为有了优良家风传承,这些世家大族才得以摆脱“富不过三代”的魔咒,使得家族百年长盛不衰。其中,《曾国藩家书》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教育价值,成为后世传颂的经典。
《曾国藩家书》不仅是曾国藩个人家教的记录,更是他治家理念的集中体现。曾国藩在《家书》中多次提到“勤俭持家,清廉自守”的原则,这是他对家族成员最基本的要求,也是他一生奉行的准则。在《致诸弟·咸丰十年三月廿一日》一信中,曾国藩告诫弟弟们:“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惯习懒惰。”这不仅是对弟弟们的谆谆教导,更是对所有家族成员乃至整个社会的警示。在现代社会,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容易陷入消费主义的陷阱,忽视了节俭的重要性。因此,重温《曾国藩家书》中的这些教诲,对于引导当代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具有重要意义。
除了强调勤俭持家外,曾国藩还非常重视家庭教育。他认为,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家长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影响深远。在《与诸弟·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十八日》一信中,曾国藩写道:“吾家子侄半耕半读,以守先人之旧,慎无存半点官气。不许坐轿,不许唤人取水添柴等事。其拾柴收粪等事,必须一一为之。”这种身体力行的教育方式,不仅培养了孩子们勤劳朴实的品质,也让他们懂得了尊重劳动的价值。在当今社会,家庭教育同样面临着诸多挑战,许多家长忙于工作,忽略了与孩子的沟通和交流。《曾国藩家书》中的这些理念提醒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家庭教育的核心始终是父母的言传身教,只有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孩子树立榜样,才能真正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下一代。
此外,曾国藩在《家书》中还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他认为,读书不仅能增长知识,更能陶冶情操,提升个人素养。在《致澄弟·咸丰八年六月二十一日》一信中,曾国藩鼓励弟弟:“弟当此艰危之际,若能埋头读书,将来断不至于落人之后。”这句话不仅体现了曾国藩对弟弟的期望,更反映了他对读书重要性的深刻认识。在信息爆炸的今天,人们获取知识的渠道更加多样,但同时也面临着信息过载的问题。因此,如何从海量信息中筛选出有价值的内容,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曾国藩家书》中的读书观启示我们,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阅读经典、深入思考始终是获取真知的有效途径。通过阅读,我们可以拓宽视野,丰富内心,更好地应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
值得一提的是,《曾国藩家书》中还蕴含着深厚的家国情怀。曾国藩认为,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每个人都有责任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在《与沅弟·同治元年八月十四日》一信中,曾国藩写道:“吾辈今日得为圣朝之臣,亦可谓之幸矣。然则何以报答万一?惟有矢志报国,竭诚尽忠,庶几不负所学。”这种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精神,在今天的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面对国际形势的复杂变化和国内改革发展的艰巨任务,每一个公民都应以曾国藩为榜样,积极投身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去,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总之,《曾国藩家书》不仅是一部家教宝典,更是一部蕴含深刻哲理的道德指南。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如何治家、修身、齐家的具体方法,更为我们指明了如何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清醒头脑、坚定信念的方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优良家风,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对国家和社会负责的表现。让我们以《曾国藩家书》为镜,不断学习和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努力构建和谐家庭,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