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交流发言:党建引领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近年来,我市深入践行大食物观,不断完善食物供给体系,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全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保障粮食安全的“133”工作机制,坚持党建引领粮食安全工作这一个核心理念,推进“三个环节党群联建”,抓好“三大要素党建串联”,持续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202x年,全市完成粮食面积131.54万亩、产量51.12万吨,实现粮食生产“六连增”。
一、突出党建引领,筑牢粮食安全保障
仓廪实、天下安。我市围绕坚持党建引领粮食安全工作这一个核心理念,坚定地扛稳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不断筑牢组织保障、政策保障、服务保障,抓好粮食生产主动权。落实党政同责,把责任压到最末梢。责任制是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坚强的组织保障能确保责任全面落实。市坚决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搭建自上而下的责任制工作机制。成立贯彻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统筹多部门力量、强化协同联动,逐级签订责任书、逐级分解任务。充分运用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考核“指挥棒”,全面压实市、县、乡党委和政府粮食安全责任,并将保障粮食安全纳入乡村振兴实绩考核指标,强化考核结果运用,促进粮食安全责任制落实落细。
二、强化政策支持,激发粮食生产活力
政策是推动粮食生产的强大动力。为激发农民种粮积极性,我市不断优化粮食生产政策环境,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完善补贴机制,提高农民收益。一是实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等惠农政策,确保农民种粮有收益、得实惠。202x年,全市共发放各类补贴资金1.2亿元,惠及农户10万余户。二是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鼓励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主体参与粮食生产,通过土地流转、托管服务等方式,实现规模化经营。三是建立健全农业保险制度,扩大保险覆盖面,降低农民种粮风险。202x年,全市农业保险参保面积达到100万亩,参保率超过80%,有效缓解了自然灾害对粮食生产的影响。
三、加强科技支撑,提升粮食生产能力
科技是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关键。我市以科技创新为驱动,积极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不断提升粮食生产的科技含量。一是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引进先进适用技术,推广良种良法。202x年,我市与多家科研机构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引进了一批优质高产的新品种,推广了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关键技术,显著提高了粮食单产水平。二是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提高生产效率。全市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5%以上,其中水稻机插率达到90%,小麦机播率达到95%,有效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三是推进智慧农业建设,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精准管理。202x年,全市建成智慧农业示范点10个,覆盖面积超过5万亩,初步形成了智能化、信息化的粮食生产管理体系。
四、注重生态优先,保障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是粮食生产的基石。我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大力实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保护和改善农业生产环境,确保粮食生产的可持续性。一是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减少化学投入品的使用,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生物防治等绿色生产方式。202x年,全市化肥、农药使用量分别下降5%和4%,农田土壤质量明显改善。二是加强农业节水灌溉设施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全市累计建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60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45%,有效缓解了水资源短缺问题。三是开展耕地质量提升行动,实施秸秆还田、绿肥种植等措施,提高耕地地力。202x年,全市耕地质量平均提高0.5个等级,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10%以上,为粮食生产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保障。
五、深化改革创新,激发粮食生产新动能
改革是推动粮食生产发展的根本动力。我市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激发粮食生产新动能。一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放活土地经营权,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202x年,全市土地流转面积达到60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45%,形成了多种经营模式并存的良好局面。二是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明晰农村集体资产所有权,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202x年,全市共有100个村完成了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盘活了大量闲置资源,增加了农民财产性收入。三是创新金融服务模式,解决农民融资难问题。我市与多家金融机构合作,推出“粮食贷”“农机贷”等金融产品,为农民提供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202x年,全市累计发放涉农贷款20亿元,有力支持了粮食生产。
六、加强人才培养,提升粮食生产管理水平
人才是推动粮食生产发展的关键因素。我市高度重视农业人才队伍建设,采取多种措施,提升粮食生产管理水平。一是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建立市、县、乡三级农技推广网络,选派优秀农技人员驻村指导,提供全程技术服务。202x年,全市共派出农技人员500人次,培训农民1万人次,有效提升了农民的科学种田水平。二是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202x年,全市共培训新型职业农民20xx人,其中1000人获得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证书,成为粮食生产的中坚力量。三是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引进高层次人才,开展联合攻关,破解粮食生产中的技术难题。202x年,我市与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引进了一批高层次人才,开展了多项科研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果。
七、总结经验,展望未来
通过党建引领,我市在粮食生产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效,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农民种粮积极性不断提高,粮食安全得到有力保障。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粮食生产仍面临一些挑战,如气候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等问题。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党建引领,强化责任落实,完善政策措施,加强科技创新,注重生态保护,深化改革创新,加强人才培养,努力推动我市粮食生产再上新台阶,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