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材料范文 > 某法院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

某法院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近年来,我市两级法院积极探索多元化解纠纷新途径,努力将诉讼环节向前延伸,做强诉前分流“前台”;将审判领域向外延伸,搭建诉调对接“平台”;将司法职能向后延伸,夯实矛盾多元化解工作体制机制“后台”,切实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全力推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促进地方社会治理创新。20xx~201x年,全市法院普通民事收案年均增长4.3%,远低于全省法院xx%的增长率;交通事故、劳动争议、土地承包、相邻关系等四类案件同比分别下降1.33%、2.89%、1.29%和3.26%;婚姻家庭、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件增幅收窄,增长率分别从7.5%和2.8%下降至5.6%和1.9%。今年1~9月,全市法院新收一审案件同比下降1.56%,市中院和xx区、淮阴区、洪泽区、涟水县等4家基层法院收案数实现下降,xx成为全省法院系统唯一新收案件总数下降的地区。

  一、坚持重心前移,做强诉前多元分流“前台”

  全市法院秉持便利诉讼原则,深化和拓展诉讼服务功能,全部建成“七位一体”诉讼服务中心和诉调对接工作办公室,积极引导当事人通过非诉方式解决纠纷,推动法院与行政机关、基层组织和人民调解形成多元化解纠纷的新格局。一是创设诉讼辅导,实现诉前分流。今年8月,市中院制定出台《诉讼辅导暂行办法》,在全省法院率先推动诉讼辅导机制建设。市中院在诉讼服务中心设置诉讼辅导室,将院、庭长值班制度与诉讼辅导工作相融合,定期安排具有丰富审判经验的院、庭长担任诉讼辅导员,引导当事人通过适当、有效途径解决纠纷。同时,通过诉讼辅导实现案件诉外分流,对于不适宜或当事人不同意调解的,引导当事人通过非诉渠道解决纠纷,实现诉讼辅导与诉前调解有效衔接。辅导室成立以来,接待群众500余人,诉前化解纠纷50余起。

  二是构建层级体系,推动源头疏解。打造“三级”息诉工作平台,建立以法院诉讼服务中心为龙头、镇街司法所为纽带、村居调委会为基础的三级联动机制。通过加强与基层组织的联系,及时发现和化解矛盾纠纷,减少进入诉讼程序的案件数量。同时,依托镇街司法所和村居调委会,开展法律宣传和法律咨询服务,提高群众法治意识,引导群众依法表达诉求、维护权益。今年以来,全市共开展法律宣传活动120余场次,提供法律咨询3000余人次,有效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水平。

  三是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诉前调解效能。全市法院通过引入专业调解机构和特邀调解员,充实诉前调解力量,提高调解成功率。市中院与市司法局联合成立特邀调解员名册,选聘了一批具有丰富调解经验的律师、退休法官、社区工作者等担任特邀调解员,参与诉前调解工作。同时,加强对特邀调解员的培训和管理,确保调解工作的规范化、专业化。截至目前,全市共有特邀调解员150余名,累计调解案件20xx余件,调解成功率达60%以上。

  二、强化协同联动,搭建诉调对接“平台”

  全市法院积极构建多元化解纠纷机制,加强与行政机关、行业组织、社会团体的协作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化解矛盾纠纷。一是完善诉调对接机制。市中院与市司法局、市信访局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诉调对接工作的意见》,明确诉调对接的工作流程、职责分工和保障措施,确保诉调对接工作有序开展。同时,设立诉调对接中心,负责协调指导各类调解组织参与诉前调解工作,实现诉讼与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的有效衔接。今年以来,全市诉调对接中心共受理案件1500余件,调解成功1000余件,有效减轻了法院审判压力。

  二是拓展行业调解领域。针对特定行业和领域的纠纷特点,全市法院积极探索行业调解模式,与相关行业协会、商会等组织建立合作机制,共同化解行业性、专业性纠纷。如市中院与市医患纠纷调解委员会合作,设立医疗纠纷调解工作室,聘请医学专家和法律专家组成调解团队,为当事人提供专业的调解服务。自成立以来,该工作室已成功调解医疗纠纷案件200余件,得到了当事人的广泛好评。此外,市中院还与市消费者协会、市工商联等组织建立了消费纠纷、商事纠纷调解机制,有效解决了大量涉民生、涉企业的矛盾纠纷。

  三是创新在线调解模式。为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要求,全市法院积极探索在线调解模式,利用互联网技术手段,方便当事人远程参与调解,降低调解成本,提高调解效率。市中院与市司法局合作开发了“在线调解平台”,实现了调解申请、材料提交、视频调解、文书送达等环节的全流程在线办理。自平台上线以来,已受理在线调解申请500余件,调解成功300余件,大大提高了调解工作的便捷性和实效性。

  三、深化司法改革,夯实矛盾多元化解“后台”

  全市法院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不断深化司法改革,优化审判资源配置,提高审判质效,为矛盾多元化解提供有力支持。一是推进繁简分流改革。市中院结合实际,制定了《关于推进民事诉讼繁简分流改革的实施意见》,对简单案件实行速裁快审,对复杂案件实行精细化审理,提高审判效率。同时,加强审判团队建设,组建了多个速裁团队和专业审判团队,确保案件得到高效、公正处理。今年以来,全市法院共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10000余件,平均审理周期缩短了20天,有效缓解了案多人少的矛盾。

  二是加强审判监督管理。市中院建立健全审判监督机制,通过信息化手段,加强对案件审理过程的实时监控,确保审判活动公开透明、公平公正。同时,加大对长期未结案件的清理力度,定期开展案件评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审判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审判质量。今年以来,全市法院共清理长期未结案件500余件,案件评查合格率达98%以上,有效维护了司法公信力。

  三是强化司法公开透明。市中院大力推进司法公开,通过中国裁判文书网、庭审直播网等平台,及时公开裁判文书、庭审视频等信息,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同时,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合作,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典型案例等方式,增强司法透明度,提升司法公信力。今年以来,全市法院共公开裁判文书10000余篇,庭审直播1500余场次,有效增强了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信任和支持。

  四、注重法治宣传,营造和谐社会氛围

  全市法院在推进矛盾多元化解工作的同时,注重法治宣传教育,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氛围。一是开展普法宣传活动。市中院与市司法局、市教育局等部门联合开展“送法进校园”、“送法进社区”等活动,通过举办法治讲座、发放宣传资料、开展法律咨询等形式,普及法律知识,提高群众法治意识。今年以来,全市共开展普法宣传活动200余场次,受益群众达10万余人次,有效提升了群众的法治素养。

  二是推广典型案例。市中院定期发布典型案例,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引导群众依法维权,理性表达诉求。如在处理一起涉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纠纷时,市中院通过公开审理、当庭宣判,有效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好评。今年以来,全市法院共发布典型案例50余件,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应和社会效果。

  三是加强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联系。市中院定期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法院工作,听取意见建议,改进工作作风。同时,积极回应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关切,认真办理建议提案,提升司法服务水平。今年以来,市中院共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法院工作10余次,办理建议提案20余件,得到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高度评价。

  总之,近年来,我市两级法院在推进矛盾多元化解工作中,始终坚持重心前移、协同联动、深化改革、注重宣传的原则,不断创新工作机制,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服务水平,取得了显著成效。下一步,全市法院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上级法院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完善矛盾多元化解机制,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写相关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