厕所是衡量文明的重要标志。厕所卫生直接关系到群众的健康,也是乡村振兴战略总体布局中最基础、最普遍、实施起来和长期保持难度最大的关键一环,是一项得民心、顺民意、惠民生的重大民生工程,更是一个集生态环境与人居环境于一体的综合性系统工程。近年来,我市卫生厕所不断推广,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我市“厕所革命”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宣传工作不到位。部分地区对开展“厕所革命”认识不到位,思想上有畏难情绪,行动上被动观望,工作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改厕政策宣传不到位,群众参与度不够,文明如厕意识有待加强,未有效引导群众投资投劳,出现“政府干、群众看”现象。
(二)部分地区改厕技术模式、产品不成熟。适宜我市高寒地区的改厕模式有待完善,缺乏适宜边远地区和分散小农户的改厕技术模式。部分地区户厕产品、施工质量不过关,施工操作不规范,监管环节缺位。
(三)资金来源不足。现有补助标准较低,适宜高寒地区的改厕产品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多数区县地方财政紧张,资金来源渠道少,匹配资金压力较大,农户自筹较难,普遍推广应用有难度。
(四)后续管护机制、系统规划不完善。改厕后续管护成本、设备维修、粪污处置和资源化利用等系统性规划不足。改厕与路、水、电、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统筹不够。粪污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体系建设滞后。
(五)公共厕所、旅游厕所建设滞后。部分地区公共厕所、旅游厕所数量少、质量低、分布不均、管理缺位,不能满足群众实际需要,不利于我市旅游业发展。
二、深入推进我市“厕所革命”的对策与建议
(一)强化宣传激发群众参与动力。提高对厕改工作的认识和重视,整合各方社会力量,积极协调有关部门有序推进“厕所革命”。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加大对“厕所革命”意义和成效的宣传力度,增强社会各界特别是农村居民的认同感和参与感。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深入基层,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科学卫生知识,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同时,建立激励机制,对积极参与和支持改厕工作的先进个人和集体给予表彰奖励,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加大技术创新和推广力度。针对我市高寒地区的特点,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研发适应本地环境条件的改厕技术和产品。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发新型环保材料和高效节能设备,降低改厕成本,提高改厕效果。加强对改厕技术人员的培训,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建立健全产品质量监督体系,严格把关,杜绝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对于已经建成的厕所,定期进行检查维护,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保障正常使用。
(三)拓宽资金筹集渠道。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层面的支持,增加财政投入,提高补助标准。探索多元化融资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厕所革命”。例如,可以采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共同承担项目风险和收益。此外,还可以通过发行专项债券、设立基金等方式筹集资金。对于经济条件较差的地区,应适当倾斜政策,减轻其财政负担。同时,鼓励农民通过投工投劳等形式参与改厕,实现共建共享。
(四)完善后续管护机制和系统规划。制定科学合理的改厕后续管护方案,明确责任主体,落实经费保障。建立健全长效运行机制,确保厕所建成后能够长期稳定运行。加强改厕与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的衔接,推动一体化发展。加快推进粪污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体系建设,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探索建立智能化管理系统,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效率。
(五)加快公共厕所和旅游厕所建设。根据人口密度、流动量等因素合理布局公共厕所,提高覆盖率和便利性。按照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提升公共厕所的设计水平和服务质量。在旅游景区、乡村旅游点等重点区域,优先建设一批高标准、高品质的旅游厕所,树立良好形象。同时,加强日常管理和维护,确保设施完好、干净整洁,为游客提供舒适便捷的服务。
总之,“厕所革命”不仅是改善农村环境卫生、提升农民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更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扎实工作,确保“厕所革命”取得实效,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