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就业友好型发展方式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构建就业友好型发展方式”,使高质量发展的过程成为就业提质扩容的过程。就业友好型发展方式是一种以人为本、注重高质量发展的新型发展方式。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就业友好型发展方式的重要特征。我国制造业就业人员占就业人口比例在20个大类行业中排第二位,具有较强的稳就业、促就业能力;先进制造业的信息化、智能化和生态化等特点,对从业人员的规模和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但同时也为就业市场创造了大量新的高技能、高素质岗位。这些高质量就业也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制造业就业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提供了广泛的就业机会和职业发展空间,还促进了技能提升、创新能力培养、收入水平提升以及社会公平和包容性增长等方面的进步和发展。一段时间以来,我国有些低端制造业出现了外移现象,这是传统生产力下的一种短期行为。上世纪末工商界和学术界曾一度流行所谓的制造业“微笑曲线”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制造环节附加值低,产品设计与流通环节附加值高。到本世纪初,又有人认为在制造环节拥有垄断性优势或其他竞争优势的企业,其制造环节的附加值最高,并提出“倒微笑曲线”。“微笑曲线”理论的形成,源于国际分工模式由产品分工向要素分工的转变。参与国际分工合作的世界各国企业,由传统的以产品为中心的竞争转向以技术、品牌、服务等核心竞争力为中心的竞争。
随着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特别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微笑曲线”理论已无法全面解释现代制造业的发展趋势。当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正在经历深刻变革,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的关键力量。我国制造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面对国际竞争加剧和国内资源环境约束加大的双重压力,必须加快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转变,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在此背景下,构建就业友好型发展方式不仅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应对国内外复杂形势、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
构建就业友好型发展方式,首先要坚持创新发展理念,将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通过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同时,要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政策层面,应进一步优化创新创业环境,降低创业门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此外,还要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建立健全多层次、多类型的教育和培训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通过上述措施,可以有效提升产业竞争力,创造更多高技能、高附加值的就业岗位,从而实现就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其次,要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技术含量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特点。近年来,我国服务业快速发展,已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未来,应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同时,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如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这些产业不仅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而且能够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创造大量新的就业机会。通过优化产业结构,不仅可以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还能有效缓解就业压力,促进就业稳定。
再次,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强就业的稳定性。社会保障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石,对于保障劳动者权益、促进就业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基本实现了全覆盖。然而,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社会需求的变化,社会保障体系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为此,应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制度,提高保障水平,减轻企业和个人负担。同时,要加强职业培训和就业服务,帮助劳动者提升技能,适应市场变化。对于困难群体和特殊人群,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确保他们能够获得必要的帮助。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可以有效减少就业风险,增强劳动者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最后,要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促进就业公平。就业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因此,必须加强劳动法律法规建设,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打击各种侵犯劳动者权益的行为。同时,要优化公共服务,提高就业服务质量,为劳动者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此外,还要加强舆论引导,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良好氛围。通过上述措施,可以有效改善就业环境,促进就业公平,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和创造潜力。
总之,构建就业友好型发展方式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措施,为企业和劳动者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企业要增强社会责任感,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和发展空间。社会各界也要积极参与,共同营造有利于就业的良好氛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与就业提质扩容的良性互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形势,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坚定信心,勇于担当,善于作为,不断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目标。构建就业友好型发展方式,不仅能够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还能增强国家竞争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