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创新赋能提升社会治理“四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必须抓好基层治理现代化这项基础性工作”。基层治理现代化离不开科技创新,科技创新为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技术支撑、提升治理成效。当前,要积极运用科技创新成果,为社会治理持续赋能助力,不断提升社会治理的感知力、反应力、组织力、保障力。
一、充分认识科技创新在社会治理中的支撑引领作用
(一)科技创新是提升综合国力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最根本、最关键、最可持续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创新是这个大变局中的关键变量。从历史上看,现代化的进程总是与科技创新发展紧密耦合,科技创新一直是支撑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强大力量,领先科技和尖端人才流向哪里,发展的制高点和经济竞争力就转向哪里。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变为高质量发展阶段,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是高质量发展最鲜明的特征,必须把科技创新作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为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提供新的成长空间、关键着力点和主要支撑体系,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谋划科技创新,以高水平的科技创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科技强国建设支撑“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
(二)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随着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这些新兴技术不仅深刻改变着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也为社会治理模式创新提供了新的可能。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更精准地把握社会需求,预测社会风险;通过云计算可以提高公共服务效率,降低行政成本;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城市管理的智能化、精细化。因此,我们必须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推动社会治理方式的创新和升级,提高社会治理的科学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
二、积极探索科技创新在社会治理中的应用实践
(一)加强顶层设计,构建协同高效的社会治理科技支撑体系。要将科技创新纳入社会治理的整体规划之中,明确科技创新在社会治理中的战略定位和发展方向,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多元共治格局。同时,要建立健全跨部门、跨领域、跨区域的协同机制,打破信息孤岛,促进数据共享,形成合力,共同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
(二)深化重点领域改革,释放社会治理创新活力。一方面,要持续推进简政放权,优化服务流程,利用互联网+政务服务,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质量;另一方面,要鼓励和支持各类社会组织、企业等市场主体参与到社会治理中来,发挥其专业优势和技术特长,形成政府与社会力量良性互动的局面。此外,还要注重培养和引进高端科技人才,为社会治理创新提供智力支持。
(三)强化科技支撑,提升社会治理效能。一是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建立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实现对个人和企业的全方位、全过程监管,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二是推广智慧社区建设,通过智能门禁、视频监控等设备的应用,提高社区安全防范能力,增强居民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三是推动“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等民生领域的深度融合,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
三、不断优化科技创新环境,激发社会治理创新潜力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各级政府要出台更多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如设立专项基金、减免税收等,激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大研发投入,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同时,要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激发全社会的创新热情。
(二)构建开放合作平台,促进国内外交流合作。要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搭建多种形式的合作交流平台,如举办国际科技论坛、组织跨国研发项目等,吸引全球顶尖科学家和工程师来华工作或开展合作研究,推动我国科技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同步提升。
(三)注重人文关怀,确保科技创新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在推进社会治理创新的过程中,既要注重技术层面的突破,也要关注人的因素,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考虑不同群体的需求差异,确保每个人都能平等地享受到科技进步带来的福祉。特别是对于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要提供更多定制化的服务和支持,帮助他们跨越数字鸿沟,共享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成果。
综上所述,科技创新是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引擎,也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关键支撑。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不断探索和实践适合国情的社会治理新模式,努力开创社会治理新局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