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范文 > 某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加强农民教育培训助推乡村人才振兴的调研报告 >

某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加强农民教育培训助推乡村人才振兴的调研报告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培养“一懂两爱”的农村实用人才和高素质农民,是乡村人才振兴最基础和最重要的工作。本文旨在通过调研和总结“十三五”期间我市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主要成效,分析存在的问题,为“十四五”更好推进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提出建议方案。

  一、我市“十三五”期间的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作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我市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十三五”期间从政策制定、机制建设、手段创新等方面全力推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健全培训体制机制

  政策引领。201x年以来,先后制定出台了《xx市农民培训项目实施方案》《关于全面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若干意见》《xx市农村实用人才实训基地认定管理办法》《新型职业农民认定办法》等政策文件,就农民教育培训的工作目标、认定办法、资金用途、项目管理和资金监管等进行了明确。201x年,根据乡村振兴战略新要求,新出台《关于服务“六大行动”打造人才生态最优城市的意见》《关于加强xx市乡村人才振兴的实施意见》,对农民教育培训工作进行了新的部署。

  2. 资金保障。市级每年安排培训资金用于开展市级农民素质培训工作,五年累计安排资金xx万元。各区、县(市)在省、市补助资金的基础上,也都安排了一定的培训资金,保障了实用人才和高素质农民培训的顺利进行。这些资金主要用于教材编写、师资培训、实训基地建设和培训活动的组织,确保了培训工作的持续性和有效性。

  3. 健全机构。构建了市县两级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建立了以市级农广校、农民学院和7所县级农广校、农民学校为核心,多部门联合推进的联席会议制度,有力推动了农民素质培训工程的实施。通过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协调解决培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同时,依托各类农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农业龙头企业,建立了多元化的培训网络,形成了上下联动、内外结合的培训格局。

  (二)打造培训特色品牌

  实施农村实用人才“4321工程”。围绕xx乡村振兴要求和农业产业发展、村庄建设管理实际,着力从4个方面构建“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农村实用人才:一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农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二是提升专业技能水平,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农民的农业生产和经营管理能力;三是增强市场意识,帮助农民了解市场需求,掌握市场营销技巧,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四是强化社会责任感,鼓励农民积极参与乡村治理和社会公益活动,促进乡村和谐稳定发展。

  2. 创新培训方式方法。为了适应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农民群体,我市积极探索多样化的培训模式。一方面,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在线课程、远程教育平台等,为农民提供便捷高效的学习途径;另一方面,注重实地考察和现场教学,组织农民到先进地区参观学习,借鉴成功经验,拓宽视野。此外,还通过举办技能大赛、创业比赛等活动,激发农民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精神。

  3. 搭建服务平台。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我市建立了多个服务平台。例如,成立了xx市农民教育培训中心,负责统筹规划全市的培训工作,协调各方资源;设立了xx市农村实用人才信息库,收集整理各类人才的基本情况和特长优势,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开通了xx市农民教育培训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及时发布培训信息,解答农民疑问,搭建起农民与专家之间的沟通桥梁。

  二、“十三五”期间我市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尽管“十三五”期间我市在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训覆盖面不够广泛

  目前,我市的农民教育培训工作虽然已经覆盖到了大部分乡镇和行政村,但由于地理条件、交通状况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偏远地区的农民仍难以享受到优质的培训资源。同时,由于培训时间通常集中在农闲季节,对于那些常年在外务工或从事其他非农产业的农民来说,参与培训的机会较少,导致培训对象的代表性不足。

  (二)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

  在培训内容的选择上,部分地区存在一刀切的现象,未能充分考虑当地农业产业结构特点和农民的实际需求。例如,在某些以种植业为主的地区,过多地强调养殖技术的培训,而在以渔业为主的地区,则缺乏对渔业技术的深入讲解。这种“大水漫灌”式的培训方式不仅浪费了宝贵的培训资源,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培训形式单一化

  当前,我市的农民教育培训主要采用集中授课的形式,虽然这种方式便于组织和管理,但容易造成课堂氛围沉闷、互动性差等问题。尤其是在面对年轻一代农民时,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难以吸引他们的兴趣,影响了培训效果。此外,由于缺乏有效的考核评价机制,部分农民在参加培训后,往往只是应付了事,并未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

  (四)后续支持体系不完善

  农民在接受培训后,能否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有良好的后续支持体系。然而,目前我市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到位。例如,一些农民在遇到技术难题时,难以找到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指导;还有一些农民虽然有了创业的想法,但由于缺乏资金、场地等条件,最终只能放弃。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培训成果的转化率和农民的满意度。

  三、关于“十四五”期间进一步加强我市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几点建议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市实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扩大培训覆盖面,实现精准培训

  一是要继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增加培训资金预算,确保每个乡镇都有足够的经费用于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二是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发更多适合农民使用的在线课程和移动学习平台,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让更多的农民能够随时随地接受培训。三是要建立培训需求调查机制,通过问卷调查、入户访谈等方式,全面了解农民的学习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培训计划,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二)优化培训内容,增强培训实效

  一是要紧密结合地方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围绕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精心设计培训课程,确保培训内容与农民的实际需求相匹配。二是要加强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合作,引进一批高水平的专家学者,组建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提高培训的专业性和权威性。三是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除了课堂讲授外,还要组织农民到田间地头、生产基地进行实地观摩和实操训练,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丰富培训形式,提高培训吸引力

  一是要改变以往单一的集中授课模式,探索更加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例如,可以采取小班制教学、分组讨论等形式,增加师生互动环节,活跃课堂气氛;也可以利用节假日、农闲时节等时机,举办专题讲座、技术交流会等活动,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二是要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邀请一些成功创业的农民代表分享经验,激发广大农民的创新创业热情。三是要建立健全培训质量评估体系,定期对培训效果进行跟踪调查,及时调整和完善培训方案,确保培训质量稳步提升。

  (四)完善后续支持体系,促进成果转化

  一是要建立农民教育培训后的跟踪服务机制,为参训农民提供长期的技术咨询和支持。例如,可以设立专门的服务热线,安排专业人员解答农民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还可以依托现有的农业科技推广站、合作社等平台,开展定期的技术指导和服务。二是要加大对农民创业的支持力度,对于符合条件的创业者,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和政策优惠,帮助他们解决启动资金、土地流转等方面的困难。三是要积极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通过举办各类创业大赛、创业论坛等活动,搭建起农民与投资者、企业家之间的交流合作平台,促进项目对接和成果转化。

  总之,“十四五”期间,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不断创新思路、完善措施,全面提升我市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实现全面小康目标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写相关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