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驱动农业农村现代化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决定中国式现代化成败的关键一招。农村改革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也深刻改变了中国农业农村的面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把农村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开创性地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发展战略、举措,推动“三农”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新时代以来,我国农村改革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把15亿亩承包地确权给2亿农户,稳定了土地承包关系,夯实了家庭承包经营基础性地位;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提升了土地要素的配置效率;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不断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健全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体系,完善农业农村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农业补贴制度,增强了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不断破除妨碍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双向流动的制度藩篱,促进了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形成;完善农村基层组织制度,保障农民民主权利,加强农村基层法治,提高了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总体来看,农村改革“四梁八柱”已经建立,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不断完善,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推进农村改革的过程中,党中央始终强调要以农民为中心,确保农民成为改革的最大受益者。为此,各地积极探索创新,通过多种途径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例如,通过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多元化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通过加强职业培训和技术指导,提升农民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农民在医疗、养老等方面享有基本保障。这些措施不仅有效提升了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也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与此同时,党中央高度重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近年来,国家实施了一系列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包括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电网改造升级、道路硬化、网络覆盖等,极大地改善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特别是在贫困地区,通过精准帮扶和扶贫攻坚,许多长期困扰农民的难题得到了有效解决,为实现全面小康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此外,随着农村环境整治行动的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这不仅提升了农民的生活品质,也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在推进农村改革的同时,党中央还注重加强农村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提升乡村治理效能。通过建立健全农村基层党组织,发挥其在农村社会治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确保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在农村得到有效落实。同时,加强农村社区建设,完善村民自治机制,激发农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此外,通过推广“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提高农村公共服务的便捷性和覆盖面,让农民享受到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这些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为农村改革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面对新时代的新任务新要求,党中央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高质量发展。为此,各地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探索适合本地特点的农业农村现代化路径。一方面,通过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提升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增强农业竞争力;另一方面,通过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生态农业、智慧农业等多种业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此外,通过深化农村改革,进一步释放农村发展潜力,激发农村发展活力。这些举措不仅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民增收,也有利于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
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过程中,党中央始终强调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为此,各地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循环农业、低碳农业,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保护和修复农村生态环境。通过推广绿色生产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提升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性,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同时,通过开展农村环境整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提升农民生活品质。这些措施不仅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也有助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国农村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未来,我们要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不移地推进农村改革,不断提升农村治理水平,努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