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积极探索推广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选择具备条件的地区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探索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时代新征程,应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进一步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源源不断挖掘“绿水青山”中蕴含的“金山银山”,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完善政策体系,推动绿色发展不断完善的政策体系,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支撑。因此,需要加快构建和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将良好的生态环境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的双赢。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完善绿色低碳发展经济政策,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创新生态产品交易模式、完善生态损害赔偿方式,构建政策支撑有力、市场机制活跃、产权责任清晰、监督赔偿严格的生态产品体系,推动绿水青山真正成为可持续的经济社会发展动力。将绿水青山所蕴含的生态产品和服务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离不开政策体系的有力支持。一是突出目标导向,加强顶层设计,明确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目标任务,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二是强化制度保障,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标准和评估体系,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坚实的法律基础和技术支撑。三是加大财政投入,设立专项基金,支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示范,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项目建设,形成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四是优化资源配置,通过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等措施,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和循环经济模式,降低环境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五是加强监督管理,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全过程监管体系,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防止出现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
加强科技创新,提升生态产品供给能力科技创新是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引擎。随着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生态产品和服务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进行开发和利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一方面,要加强基础研究,深入探索生态系统功能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揭示生态产品形成的机理和规律,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理论指导。另一方面,要加快应用研究,开发高效、安全、环保的技术装备,提高生态产品的质量和效益。同时,还要注重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建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促进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应发挥引导作用,搭建合作平台,组织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联合攻关,共同解决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中的关键技术问题。此外,还应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我国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领域的国际竞争力。
培育市场主体,激发市场活力市场主体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主力军。只有充分调动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才能有效促进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为此,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简化行政审批程序,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为各类市场主体创造公平竞争的机会。二是建立健全市场规则,规范生态产品交易行为,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权益。三是培育和发展生态产品交易平台,提供便捷高效的交易服务,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四是鼓励和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参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项目,如森林碳汇、湿地修复、水土保持等,通过项目实施获得经济收益,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重提升。五是加强对市场主体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其生态意识和管理水平,促进其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强化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因此,必须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生态意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一是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小培养青少年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二是利用各种媒体和渠道,广泛宣传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意义和成功案例,增强公众的认知度和认同感。三是开展形式多样的生态文明实践活动,如植树造林、垃圾分类、节水节电等,让广大人民群众在参与中体验到生态建设的乐趣和成就感。四是建立健全生态文明考核评价体系,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情况作为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引导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切实履行好生态环境保护职责。五是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发挥他们在宣传教育、监督举报等方面的作用,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局面。
展望未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我们有信心、有能力进一步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让我们携手并肩,以更加坚定的决心和更加务实的行动,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