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范文 > 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 >

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

  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发展格局是发展战略上的重大选择。新发展格局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特别是基于我国比较优势变化,根据新发展阶段的新要求塑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谋划。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是由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决定的”。这对于我们深刻把握新发展格局提供了科学指引。从理论逻辑来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思想基础。马克思尽管没有提出发展格局这一概念,但他在《资本论》中阐明了流通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性,对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构成经济发展的全部过程作出分析。这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理论基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也蕴含着丰富的经济流通思想。比如《史记》中记有“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通过开放关卡要道、畅通贸易渠道来积聚财物,有利于国家强盛和人民富足。这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思想滋养。从历史逻辑来看,我们党注意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毛泽东同志在《论十大关系》中阐述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提出“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从现实逻辑来看,当前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经济发展前景向好,但也面临着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带来的困难和挑战。特别是近年来,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经贸规则面临重构,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面对这些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应对国内外环境变化、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构建新发展格局,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这就要求我们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打通经济循环堵点,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同时,要强化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此外,还要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构建新发展格局,还要注重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为此,需要进一步完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大西部开发力度,推进东北全面振兴,支持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同时,要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通过这些举措,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增强创新发展动力,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布局和支撑体系。

  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过程中,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会改变,而是要更加积极主动地扩大开放。我们要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具体而言,要加快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推动自由贸易区建设,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通过这些措施,不断提升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为我国发展赢得更好的国际环境。

  构建新发展格局,还需要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此,必须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解决好就业、教育、医疗、社保等领域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同时,要扎实推进共同富裕,逐步缩小收入差距,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目标,使新发展格局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

  总之,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我们要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关于经济工作的重要论述,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的新特征新要求,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这不仅是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和继承,也是对现实挑战的回应和突破,更是对未来发展的规划和展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新的征程上不断取得新的成就,书写出更加辉煌的篇章。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写相关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