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得范文 > 理论文章、评论心得:肩负起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培养创新人才重任 >

理论文章、评论心得:肩负起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培养创新人才重任

  肩负起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培养创新人才重任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根据科技发展新趋势,优化高等学校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急需人才。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核心要素的生产力。创新之道,唯在得人。推进科技创新,人才是决定性因素。高校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研究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是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如何发挥自身优势,肩负起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培养创新人才的重任,是研究型大学必须要回答好的时代命题。

  坚持立德树人,筑牢创新人才的思想根基。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高校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一是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深刻理解和把握“两个大局”的丰富内涵,开展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下的青春使命教育,激励学生奋力跑好民族复兴接力棒。二是要旗帜鲜明开展家国情怀教育,通过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和丰富的思政教育活动,加强对学生“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的价值引导,教育学生心怀“国之大者”,帮助学生理解并把握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紧迫性,鼓舞学生积极投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强化科研创新能力,提升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能力。高校不仅是人才培养的摇篮,更是科学研究的前沿阵地。面对国际科技竞争的新形势,高校应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结合,推动跨学科交叉融合,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首先,要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建立以质量为导向的评价体系,鼓励和支持教师和学生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的科学研究,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研成果。其次,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打通从实验室到市场的“最后一公里”,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再次,要积极参与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工程,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组织多学科团队开展联合攻关,解决关键核心技术难题,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贡献力量。

  注重实践教学,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理论知识的学习固然重要,但缺乏实践经验的支撑,难以培养出真正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因此,高校应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实习实训、创新创业、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锻炼和提高。一是要建立健全校企合作机制,与行业企业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提升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二是要支持和指导学生参与各类创新创业大赛,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培养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的品质。三是要组织学生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国情民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为将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拓宽国际视野,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已成为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标志。高校应充分利用自身的国际化资源和平台,加强与海外高校的合作交流,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提高其国际竞争力。一方面,可以通过交换生项目、联合培养等方式,选派优秀学生赴国外知名高校学习深造,让他们接触不同的文化和教育理念,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另一方面,可以邀请国际知名学者来校讲学,举办高水平的国际学术会议,营造良好的国际化氛围,促进师生之间的跨国界交流与合作。此外,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外语能力和跨文化沟通技巧,使他们能够在国际舞台上自信地展示自己的风采,为中国的发展赢得更多的国际支持和认可。

  总之,肩负起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培养创新人才的重任,是新时代赋予高校的重大使命。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高校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写相关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