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法要求
科学的方法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保证。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复杂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必须运用科学方法才能取得成功。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省济南市主持召开企业和专家座谈会时强调,“改革有破有立,得其法则事半功倍,不得法则事倍功半甚至产生负作用”并鲜明提出“坚持守正创新”、“更加注重系统集成”、“重谋划,更要重落实”的方法要求,为新征程上党领导人民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根本遵循。
坚持守正创新
知常明变者赢,守正创新者进。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内容,坚持守正创新,既是新征程上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方法,也是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方法。守正就是要恪守正道,牢牢把握住自然变化的基本法则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来办事情,通俗来讲就是要“坚持正确的”。创新则是有目的、有意识的主动性创造活动,既包含理论性的创造活动,又包含实践性的创造活动。对于全面深化改革来说,坚持守正创新,就是要从纷繁复杂的事物表象中把准改革脉搏,在把握全面深化改革内在规律基础上,根据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要求,在先立后破、稳中求进的进程中,以新思路、新话语、新机制、新形式确保各项改革任务顺利落实。善于守正者强,勇于创新者胜。党领导人民进行的全面深化改革,正是在守正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制度的完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动力。
2. 更加注重系统集成
系统集成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方法论,是指将各个领域的改革举措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协同效应,提高改革的整体效能。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各领域改革措施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互动,任何一个领域的改革都可能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因此,必须从全局出发,统筹考虑,协调推进,避免单兵突进和各自为战,确保改革措施之间相互支持、相互促进。更加注重系统集成,就是要在顶层设计上下功夫,加强战略规划和政策协调,形成改革的整体合力。例如,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既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又要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还要完善市场监管体系,通过这些改革措施的系统集成,共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还要注重改革措施的落地实施,确保各项改革举措能够有效衔接、协同推进,真正发挥出改革的综合效应。
3. 重谋划,更要重落实
全面深化改革不仅需要科学的谋划,更需要扎实的落实。科学的谋划是改革的前提,只有科学谋划,才能明确改革的方向和路径,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但是,再好的改革方案,如果没有有效的落实,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重谋划,更要重落实,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原则。在落实过程中,要建立健全改革落实机制,明确责任主体,强化督促检查,确保改革任务落地生根。同时,要注重总结经验,及时调整和完善改革措施,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例如,在推进简政放权改革中,不仅要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简政放权方案,还要建立健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等制度,确保简政放权的各项措施能够落到实处,真正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便利。此外,还要注重改革的宣传引导,营造良好的改革氛围,增强全社会的改革共识和支持力度。
4. 坚持问题导向
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精准施策,务求实效。问题导向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方法论,要求我们在改革过程中,始终关注和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例如,在教育体制改革方面,要针对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教育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加大投入,优化配置,提升教育公平和质量;在医疗体制改革方面,要针对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同时,还要注重解决改革中的难点和堵点问题,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的“中梗阻”问题、国有企业改革中的“僵尸企业”问题等,通过精准施策,破解难题,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
5. 强化法治保障
法治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保障。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在法治轨道上进行,确保改革于法有据,依法有序推进。强化法治保障,就是要建立健全与改革相适应的法律法规体系,为改革提供坚实的法律支撑。同时,要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法治意识,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在改革过程中,要严格依法办事,确保各项改革措施符合法律规定,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例如,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改革中,要制定和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大对环境污染行为的惩处力度,保护好绿水青山;在推进社会治理体制改革中,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社会组织管理,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通过强化法治保障,确保改革在法治轨道上顺利推进,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有力的法治支撑。
6. 注重改革实效
全面深化改革不仅要注重过程,更要注重实效。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增进民生福祉。因此,必须把改革的成效作为检验改革成败的重要标准。注重改革实效,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确保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推进改革过程中,要注重实效性,确保各项改革措施能够真正解决问题,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例如,在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中,要确保农民的土地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在推进社会保障体制改革中,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同时,还要注重改革的可持续性,确保改革成果能够长期保持,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7. 发挥基层首创精神
全面深化改革要充分发挥基层的首创精神,鼓励和支持基层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基层是改革的前沿阵地,基层干部群众对实际情况最为了解,对改革的需求和期待最为迫切。因此,必须尊重基层的首创精神,激发基层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全面深化改革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在推进改革过程中,要注重听取基层意见,充分调动基层干部群众的积极性,鼓励他们结合实际,探索适合本地特点的改革路径和方式。同时,要及时总结推广基层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模式,为全国改革提供有益借鉴。例如,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各地积极探索适合本地特点的乡村振兴路径,涌现出一批典型经验和成功案例,为全国乡村振兴提供了宝贵经验。
8. 加强党的领导
党的领导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保证。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难度大,必须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有序推进。加强党的领导,就是要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在推进改革过程中,各级党组织要切实履行好领导责任,加强对改革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党中央关于改革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同时,要注重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改革,形成推进改革的强大合力。例如,在推进脱贫攻坚战中,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全面深化改革积累了宝贵经验。
总之,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坚持科学的方法,把握好改革的方向和节奏,确保改革取得实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信心,迎难而上,不断开创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局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