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得范文 > 理论文章、评论心得: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 >

理论文章、评论心得: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

  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

  中共中央政治局6月27日召开会议,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会议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贯彻的原则,其中之一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做到改革和法治相统一,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及时把改革成果上升为法律制度”。改革和法治相辅相成、相伴而生。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积极发挥法治对改革的引导、推动、规范、保障作用,确保改革在法治轨道上向前推进。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教授支振锋。

  改革和法治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共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向前

  记者: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改革和法治的辩证关系,是深化改革、完善法治、推动发展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改革和法治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对此,应如何理解?

  支振锋:改革的特点是创新突破以改变现状,法治的特点是维持某种状态以稳定预期。两者看起来好像是矛盾的,但实际上是辩证统一的整体。“改革和法治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这一论述深刻地阐明了改革与法治内在辩证统一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分别把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为主题并作出决定,有其紧密的内在逻辑,可以说是一个总体战略部署在时间轴上的顺序展开”。

  改革与法治的关系不仅体现在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更在于它们共同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大局。改革通过创新体制机制,打破旧有格局,激发社会活力;法治则通过确立规则、维护秩序,确保改革成果得以巩固,防止改革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混乱和无序。因此,改革与法治的关系不是简单的此消彼长,而是相辅相成、互为支撑。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法治不仅是改革的重要目标,也是改革顺利推进的重要保障。法治能够为改革提供稳定的预期,减少不确定性,降低改革成本。同时,法治还能有效防止改革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权力滥用和利益输送,确保改革成果真正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改革和法治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只有将改革与法治紧密结合,才能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行稳致远。

  记者: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阶段,如何更好地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确保改革在法治轨道上顺利进行?

  支振锋: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阶段,更好地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确保改革在法治轨道上顺利进行,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坚持依法决策。改革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调整,必须严格遵循法定程序,确保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合法性。各级领导干部要增强法治意识,提高依法决策的能力,确保每一项改革措施都于法有据,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同时,要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充分听取各方意见,避免因决策失误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

  其次,加强立法工作。改革过程中,要及时将改革成果上升为法律制度,确保改革成果的稳定性。对于改革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及时修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填补法律空白,确保改革有法可依。同时,要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如环境保护、社会保障、科技创新等,为改革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此外,还要注重立法质量,确保法律法规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避免出现“僵尸条款”和“空头支票”。

  再次,强化执法监督。改革过程中,要加强对执法行为的监督,确保法律法规得到严格执行。要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明确执法权限和责任,防止执法不作为、乱作为。同时,要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行为,维护法律权威。对于改革中出现的新业态、新模式,要积极探索包容审慎监管,既要鼓励创新,又要防范风险,确保改革健康有序发展。

  最后,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要加快推进司法责任制改革,确保法官、检察官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要完善诉讼制度,优化司法资源配置,提高司法效率。要健全司法救助体系,确保困难群众能够获得有效的法律援助,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同时,要加大对司法腐败的惩治力度,坚决清除害群之马,维护司法公信力。

  总之,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确保改革在法治轨道上顺利进行。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改革取得实效,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记者: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上,如何确保改革成果真正惠及广大人民群众,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支振锋:确保改革成果真正惠及广大人民群众,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目的。为此,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因此,改革过程中要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确保改革方向符合人民群众的期待和需求。同时,要关注改革对不同群体的影响,特别是要关注低收入群体、弱势群体的利益,确保改革红利惠及每一个人。

  二是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基,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石。改革过程中,要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要建立健全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解决好养老问题;要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减轻群众就医负担;要健全住房保障体系,解决好住房问题;要完善失业保险制度,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通过这些举措,让人民群众在改革中感受到更多的温暖和关怀。

  三是推进教育公平。教育是民生之本,是国家发展的长远大计。改革过程中,要大力推动教育公平,确保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要加大对农村和边远地区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要完善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待遇,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教育事业;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破除唯分数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通过这些举措,让每一个孩子都能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拥有更加光明的未来。

  四是促进就业创业。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改革过程中,要大力促进就业创业,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要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创造更多就业机会;要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社会活力;要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提供全方位就业服务,帮助劳动者实现高质量就业。通过这些举措,让人民群众在改革中实现自我价值,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五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改革过程中,要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美丽中国。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环境治理,改善城乡环境质量;要发展绿色经济,推广清洁能源,减少污染排放;要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通过这些举措,让人民群众在改革中享受到更加美好的生态环境,提升生活质量。

  总之,全面深化改革是为了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既是对改革成效的检验,也是改革的动力源泉。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才能确保改革成果真正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写相关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