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推动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发展,是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是催生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统筹推动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发展,涉及多系统的升级与系统间的协作,重在促进产业链价值升级,具体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依据资源禀赋等要素,在传统与新兴产业之间动态合理配置资源,实现“一地一策”。
一方面,依据因地制宜原则,稳步促进传统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精准选择新兴产业。当前,传统产业已成为维系地区经济平稳发展的支柱,也面临着不同程度的要素价格扭曲、价值链低端锁定、环境污染严重等结构性问题。要摆脱上述问题,关键在于运用科技创新,直面传统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的关键痛点与阻点,精准加强要素投入,规避传统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引发的潜在系统性风险。培育与发展新兴产业重在将科技创新转化为实体产业,需要各地区考虑资源禀赋等支撑条件,恰当选择新兴产业具体赛道,制定差异化发展规划。另一方面,因地制宜推动传统与新兴产业协同发展,是降低新兴产业发展成本的重要条件。依据地区要素特征,确定传统产业的优势与不足,选择适宜发展的新兴产业,推进传统与新兴产业协同发展,不仅能够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产业整体效率,还能有效避免重复建设,减少资源浪费。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策略和措施。首先,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各级政府应当根据国家总体战略部署,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出台一系列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这些政策不仅要涵盖财政、税收、金融等多个领域,还应包括人才引进、技术创新、市场开拓等方面的支持。例如,通过设立专项基金,为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新兴产业的孵化提供资金支持;通过税收减免和补贴政策,降低企业创新成本,激发企业创新活力;通过搭建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成果对接、市场推广等服务,促进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
其次,强化创新驱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各级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对研发投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共建研发机构和技术转移中心,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同时,重视知识产权保护,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激发全社会的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
再次,优化营商环境,构建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吸引投资、促进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各级政府应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简化行政审批流程,提高行政效率,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同时,加强市场监管,打击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此外,建立健全信用体系,提高企业的诚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最后,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人才是产业发展的第一资源。各级政府应加大对教育和培训的投入,培养一批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同时,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吸引国内外高层次人才来华工作创业,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企业也应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提高员工待遇,增强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总之,统筹推动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各方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通过以上措施,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推动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协调发展,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