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和国家有关部委《关于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意见》,坚决落实上级领导同志在某某州及深度贫困县调研时的重要指示精神,提高思想认识,聚焦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一高于一接近”目标任务,坚持实事求是,细化攻坚举措,切实编实编细实施方案,现结合我村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情况
某村位于某县城东北面,村委会驻地距县城xx公里。全村有x个村民小组,全村人口xx户xx人。农业人口xx人,非农业人口xx人。全村总面积xx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xx亩,林果地面积xx亩,公共田xx亩。201x年经过相关部门确定,我村仍有建档立卡贫困户xx户xx人,贫困发生率为xx%。
二、深度贫困原因分析
(一)成因分析
“三高、两低”深度贫困的主要成因。“三高”:深度贫困群体占比高。全村有深度贫困人口xx户xx人,占全村未脱贫人口总规模的xx%。贫困发生率高。全村贫困发生率为xx%,远超全国平均水平。少数民族比例高。在我村现有的深度贫困人口中,全部为少数民族居民。“两低”:人均可支配收入低。201x年我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xx元,仅占全省平均水平xx元的70%,且因我村为城郊村,居民收入贫富差距较大,最高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可达数万元,最低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则在千元以下。受教育水平低。我村平均受义务教育年限仅为6年。建档立卡信息系统显示,贫困人口中文盲或半文盲的比例高达30%,小学文化程度的占20%,初中文化程度的占30%,高中文化程度的占20%,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几乎为零。此外,由于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导致村民获取外界信息的渠道有限,思想观念相对落后,对新技术、新事物接受能力较弱,进一步加剧了贫困状况。
三、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关于扶贫开发的一系列重要决策和部署,全面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为重点,以增强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为目标,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确保到202x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四、基本原则
(一)坚持党的领导,强化组织保障。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核心作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选优配强村级领导班子,建立健全驻村帮扶机制,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坚持精准施策,提高脱贫质量。根据贫困村、贫困户的具体情况,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确保扶贫资源真正用在刀刃上,提高扶贫效果。
(三)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内生动力。尊重和支持群众的首创精神,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引导他们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实现脱贫致富。
(四)坚持社会动员,凝聚各方力量。广泛动员和凝聚全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形成政府、市场、社会互动和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联动的大扶贫格局。
(五)坚持从严要求,促进真抓实干。严格执行脱贫攻坚工作纪律,建立健全脱贫攻坚考核监督体系,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五、主要任务
(一)产业发展扶贫
依托我村独特的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养殖业和乡村旅游等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一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引导农户发展优质高效的经济作物,如种植中药材、果树等;二是发展养殖业,鼓励农户养殖牛羊、家禽等,提高养殖技术和管理水平;三是开发乡村旅游资源,利用我村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民族文化,打造特色旅游项目,吸引游客前来观光休闲,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二)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为产业发展和群众生活提供有力支撑。一是加快交通设施建设,修建和改造农村公路,确保每个自然村通硬化路;二是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实施农田水利项目,提高农业灌溉效率;三是完善电力通信设施,保障农村电网稳定运行,推动宽带网络向农村延伸;四是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建设学校、卫生室等公共设施,满足群众教育、医疗等基本需求。
(三)教育扶贫
实施教育扶贫工程,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一是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确保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二是开展职业教育培训,帮助贫困家庭劳动力掌握实用技能,增强就业创业能力;三是落实教育资助政策,确保贫困家庭学生不因贫失学辍学。
(四)健康扶贫
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减轻贫困群众医疗负担。一是完善医疗保险制度,将所有贫困人口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范围;二是加强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提高乡村医生服务能力,确保贫困群众有地方看病、有人看病;三是实施疾病预防控制措施,减少因病致贫返贫现象。
(五)社会保障兜底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特殊困难群体基本生活。一是提高农村低保标准,实现应保尽保;二是做好特困人员供养工作,确保其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三是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政策,改善残疾人生活质量。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由村“两委”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强化责任落实。建立定期研究、协调推进工作机制,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确保脱贫攻坚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二)加大资金投入
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支持,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增加对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投入。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加大对产业扶贫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引导社会资本参与脱贫攻坚,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
(三)强化队伍建设
加强扶贫干部队伍建设,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或驻村工作队员,提高扶贫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加强对扶贫干部的培训,提高其政策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
(四)严格考核评估
建立健全脱贫攻坚考核评价体系,将脱贫攻坚成效作为评价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依据。加强对扶贫资金使用的监管,确保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开展第三方评估,客观公正地评价脱贫攻坚工作成效,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
(五)营造浓厚氛围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脱贫攻坚的重大意义、政策措施和先进典型,营造人人关心、支持、参与脱贫攻坚的良好社会氛围。加强正面引导,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让全体村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