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
安全生产是发展大计、民生大事,事关人民福祉,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强调要“进一步压实安全生产责任,认真排查隐患,狠抓工作落实,坚决遏制各类安全事故多发连发势头,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当前,安全生产面临着新任务、新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构建权责分明的责任体系。责任是安全生产的“灵魂”,在安全生产工作中起着决定性、主导性作用。地方党委政府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重要指示,在企业这个“点”上着力,在行业监管部门这条“线”上延伸,在属地这个“面”上覆盖,通过点线面结合,推动各方责任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方面,要落实企业负责人第一责任人职责,督促企业把安全生产、基础管理、安全投入、安全培训和应急救援做到位。部门安全监管责任方面,要落实好“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这一重大原则。党政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深入分包乡镇、联系企业,督导检查安全生产工作。严格的监督管理是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要求,聚焦煤矿、危险化学品、交通运输、建筑施工、消防、燃气、特种设备、工贸、文化旅游等重点行业领域,紧盯现场安全控制、作业标准落实等重点环节,综合运用“四不两直”明察暗访、组织专家参与执法、异地交叉执法、“互联网+执法”、“双随机、一公开”、穿透式巡回大督查等方式,定期开展安全生产领域“打非治违”,采取行政处罚、行刑衔接、联合惩戒等手段,依法严厉打击安全生产领域违法行为。
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安全意识。安全生产不仅需要政府和企业的努力,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资源,广泛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增强全民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特别是在学校、社区等基层单位,要加大安全教育力度,将安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小培养孩子们的安全观念。同时,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安全生产监督,形成政府主导、企业负责、社会参与的良好局面。通过开展“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万里行”等活动,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让“安全第一”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
强化科技支撑,提升安全生产水平。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化、智能化技术为安全生产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方法。各级党委政府要积极引导和支持企业采用先进的安全生产技术和设备,提高安全生产的科技含量。例如,推广使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对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和预警;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安全隐患的自动识别和评估,提高隐患排查的效率和准确性。此外,还要加强对安全生产科技人才的培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专家库,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通过科技创新,不断优化和完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提升安全生产的整体水平。
深化安全生产制度改革,构建长效机制。安全生产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通过深化改革,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长效机制。一方面,要不断完善安全生产法规制度,及时修订不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法律法规,确保安全生产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另一方面,要创新安全生产监管方式,探索建立以风险防控为核心的安全监管模式,实行差异化、精准化监管。同时,要加大对安全生产投入,保障必要的资金支持,改善安全生产条件,提高事故防范和应对能力。通过深化改革,逐步建立起政府监管有力、企业自主管理、社会广泛参与的安全生产治理体系,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加强国际合作,共享安全生产经验。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安全生产问题已经超越国界,成为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挑战。各级党委政府要积极参与国际安全生产合作与交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和做法,不断提高我国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特别是要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共同研究解决跨国企业在境外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安全生产问题,促进区域安全生产水平的整体提升。通过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不仅能够引进先进的安全生产理念和技术,还能够为我国企业“走出去”提供有力支持,增强我国在全球安全生产领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总之,安全生产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不断提升安全生产治理能力和水平,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