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农村人力资源和经济资源不断向城市集聚,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脚步持续向前,乡村人口和农业经济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转型发展机遇,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质量发展挑战,乡村振兴已经成为新时代中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总抓手和战略方向。而要实现乡村振兴,不仅需要经济发展作支撑,更需要在社会、环境、文化上进行全面提升,综合运用政治治理、经济治理和社会治理有机融合手段,进一步建立和谐有序、创新发展的社会治理体系,不断研究解决中国式现代化前进道路上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基础。
一、三治融合的含义
所谓“三治”,是指政治治理、经济治理和社会治理。其中,政治治理主要包括政府的政策制订、权力监督、执行协调和公共服务等;经济治理主要涉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财政投入保障和金融支持等;社会治理主要体现基层组织管理、群众自治和公共安全维护等。所以我们所讲的“三治融合”,即政府治理、社会调节、市场自律的有机结合,三者相互作用、形成合力,可以使各个治理领域相互促进、共存共荣,最终成为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精细化、科学化,推进乡村振兴伟大事业的有效推手和重要手段。
二、三治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乡村治理工作仍处于转型阶段,虽然国家对乡村治理工作提出了很多要求,但是由于各地区经济水平、文化基础、社会环境不同,以及政府执政、管理能力与城乡发展程度差异,三治融合不够紧密、三治工作不够顺畅、治理成效不够明显、缺乏系统管用长效机制的问题还比较突出,纸上谈兵、形而上学、各自为政等现象还一定存在,尤其是基层治理的专业化、精细化程度还相对较低,对社会经济发展缺乏应有支撑力度。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行政层级过多,导致政策执行效率低下。当前,我国乡村治理结构中,从中央到地方,再到乡镇、村,层级较多,政策在层层传递过程中容易出现信息失真、执行不力等问题。特别是在一些偏远地区,政策落地的难度更大,往往需要经过多次协调才能真正落实,严重影响了政策的实施效果。
二是资源配置不均,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由于历史原因和地理条件的限制,我国农村地区的发展极不平衡,东部沿海地区的农村发展水平远高于中西部地区。这种资源分配的不均衡,使得部分地区的乡村振兴工作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同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教育、医疗、交通等公共服务设施不足,严重制约了农村人口的生活质量和产业发展。
三是基层治理能力不足,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当前,我国农村基层组织的治理能力仍有待提升。一些村干部素质不高,缺乏现代治理理念和方法,导致在处理村民纠纷、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存在较大困难。此外,部分农村地区的群众参与度不高,民主意识淡薄,使得基层治理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难以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机制。
四是市场机制不健全,限制了农村经济的活力。尽管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农村经济的支持力度,但在市场准入、金融支持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障碍。例如,农村金融机构数量有限,金融服务覆盖面窄,农民贷款难、融资成本高,严重制约了农村产业的发展。同时,农产品销售渠道单一,市场竞争力弱,农民增收困难,这些问题亟待解决。
三、推进三治融合的具体路径
为了有效应对上述问题,实现乡村振兴,必须全面推进三治融合,构建现代化的乡村治理体系。具体路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顶层设计,优化治理结构
首先,需要从国家层面加强对乡村治理的顶层设计,明确各级政府的职责分工,减少行政层级,提高政策执行效率。可以通过设立专门的乡村振兴委员会,统筹协调各部门的工作,确保政策的连贯性和一致性。同时,推动简政放权,赋予基层政府更多的自主权,使其能够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灵活施策,更好地服务群众。
(二)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均衡发展
其次,要优化农村资源配置,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国家应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通过财政转移支付、项目扶持等方式,帮助这些地区改善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同时,鼓励和支持东部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和模式向中西部地区推广,促进区域间的协同发展。此外,还要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吸引和培养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优秀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
(三)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增强社会凝聚力
再次,要提升农村基层组织的治理能力,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可以通过培训、交流等方式,提高村干部的综合素质和治理水平,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服务群众、化解矛盾。同时,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其在乡村振兴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此外,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农民的法治意识和道德观念,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四)完善市场机制,激发农村经济活力
最后,要完善农村市场的体制机制,激发农村经济的活力。一方面,要降低市场准入门槛,鼓励各类资本进入农村,支持农村产业发展。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农村金融体系,增加金融机构数量,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降低农民的融资成本。同时,要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利用互联网、电子商务等现代信息技术,帮助农民打开市场,增加收入。此外,还要加强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激发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三治融合的实践案例
在推进三治融合的过程中,各地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实际的治理模式,涌现出了一批成功的实践案例。例如,浙江省的“枫桥经验”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该经验以基层社会治理为核心,通过强化党的领导、完善基层组织、发动群众参与,形成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良好局面,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
另一个典型案例是四川省的“三变改革”。该改革通过将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方式,激活了农村的内在活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具体做法包括:一是将农村闲置的土地、房屋等资源转化为可经营的资产,吸引社会资本投资;二是将财政资金、社会捐赠等转化为股金,让农民成为集体经济的股东,共享发展成果;三是通过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形式,组织农民参与生产经营,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这些举措不仅解决了农村发展中的资金瓶颈问题,还增强了农民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农村经济的内生动力。
五、结语
总之,推进三治融合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只有通过政治治理、经济治理和社会治理的有机融合,才能有效解决农村发展中的各种问题,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各级政府、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不断创新治理方式,提升治理能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