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强村富民”行动经验分享会上的交流发言
近年来,我县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入实施“强村富民”行动,把群众增收作为实现“两强两富”的重要任务,通过产业发展、资产盘活、金融服务等多种方式,全面巩固脱贫成效,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一、聚焦产业发展,带动群众增收
一是大力发展主导产业。紧扣全县“3+1”主导产业布局,立足生态资源优势,积极引进龙头企业,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生态茶、冷水鱼、中药材和蛋鸡养殖等绿色产业,为群众铺好产业发展促增收的幸福路。截至目前,全县生态茶园投产面积已达12.53万亩。今年,一季度淫羊藿、黄精、茯苓等中药材产量达3774.58吨,涉及21类品种,全县15家养殖企业年初共投放200万尾鱼苗,家禽存栏羽、出栏羽,完成蛋鸡补栏38.6万羽。二是着力延伸产业链条。坚持把生态食品、饮品、药品作为延伸产业链的主攻方向,充分发挥产业示范区和现代物流园的积极作用,大力发展健康饮用水、抹茶产品、中药材加工等,发挥好“梵山净水泡茶好水”“梵净抹茶香溢天下”等品牌效应,做大做强农夫山泉、屈臣氏、“400富思百”等天然饮用水,抹茶冰淇淋、抹茶酸奶、抹茶月饼、抹茶面条等系列抹茶产品以及保健养生、中药配方颗粒等医药产品,辐射带动集体经济发展、群众增收。截至目前,全县有农夫山泉、屈臣氏等天然饮用水生产企业7家,规模以上企业1家,生产线10余条,建成西南地区最大的茶叶冷藏库、国内最大的抹茶种植生产基地和世界上最大的单体抹茶精制车间。三是全力拓展旅游经济。围绕“一山一城一带三环多点”旅游布局,积极打造以太平为核心的国际旅游度假区,双江坝盘体育运动、户外拓展、乡村旅游示范带,闵孝德旺生态旅游创新区,民和、官和生态旅游扩展区,桃映怒溪生态旅游循环联动区。截至目前,已建成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2个、3A级景区2个,初步形成了以生态休闲、文化体验、健康养生为主的旅游产业体系,有效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二、盘活资产资源,增强村集体经济实力
一是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按照中央和省、市的部署要求,我县加快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明确农村集体资产的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目前,全县已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共清理核实各类集体资产总额达2.5亿元,其中经营性资产1.2亿元,非经营性资产1.3亿元。通过改革,明确了产权归属,激发了农村集体经济活力。二是创新农村土地流转机制。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流转的新模式,鼓励和支持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目前,全县土地流转面积达到15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30%以上,流转土地主要用于发展特色农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产业,有效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和产出效益。三是强化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建设。建立健全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完善运行机制,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全县已有120个村成立了股份经济合作社,通过发展特色产业、盘活闲置资产、开展物业经济等方式,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20xx年,全县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3000万元,同比增长20%,其中50万元以上村达到20个,100万元以上村达到5个,村级集体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三、优化金融服务,破解融资难题
一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政策支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领域的信贷投放力度,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效率。20xx年,全县金融机构累计发放涉农贷款15亿元,同比增长25%,惠及农户和小微企业1万余户。二是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定期举办政银企对接会,加强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的沟通协调,促进信息共享、合作共赢。同时,建立金融顾问制度,为企业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金融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三是完善风险分担机制。建立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担保、贴息等风险分担机制,减轻企业和农户的融资负担。20xx年,全县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率达到80%,担保贷款余额达到2亿元,有效缓解了企业和农户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四、注重技能培训,提升农民素质
一是广泛开展实用技术培训。依托县职业学校、农广校等培训机构,结合本地产业发展需求,广泛开展农业实用技术、经营管理、电子商务等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水平和创业能力。20xx年,全县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20期,培训农民1.2万人次,其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1000人次,有效提升了农民的综合素质。二是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扶持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支持、技术支持等措施,促进其发展壮大。目前,全县共有家庭农场30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500家,农业龙头企业100家,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力量。三是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制定出台《关于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从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吸引和留住更多优秀人才投身农业农村发展。20xx年,全县新引进农业专业人才50名,培训农村实用人才1000名,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障。
五、深化社会治理,构建和谐乡村
一是推进法治乡村建设。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农民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加强农村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及时妥善处理各类矛盾纠纷,维护农村社会稳定。20xx年,全县共排查化解农村矛盾纠纷1000余起,调解成功率达到95%以上,有效维护了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二是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管理。完善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农村警务室、综治中心等基层治理平台建设,提高农村社会治安管理水平。20xx年,全县农村刑事案件发案率同比下降10%,农村社会治安状况明显改善。三是推进文明乡风建设。深入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营造良好的乡村文化氛围。20xx年,全县共评选表彰“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等先进典型1000户,有力推动了乡村文明建设。
六、强化组织领导,确保行动实效
一是健全工作机制。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强村富民”行动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组织实施各项工作。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二是落实责任分工。将“强村富民”行动纳入年度目标考核,明确各部门、各乡镇的责任分工,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三是加强督查考核。建立定期督查、通报制度,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跟踪问效,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20xx年,全县共开展督查考核10次,发现并解决问题100余个,有力推动了“强村富民”行动的顺利实施。
总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围绕“强村富民”这一目标,不断探索创新,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成果,努力实现乡村振兴的新跨越,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