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范文 > 【党课讲稿】以更加优质高效的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

【党课讲稿】以更加优质高效的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党课讲稿】以更加优质高效的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摘要]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是孕育经济高质量发展持久动力的内在需要,也是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要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打造现代化的金融机构体系、市场体系和产品体系,扩大优质高效的金融供给,从而切实疏通资金供给渠道,满足实体经济的金融需求,并做好五篇大文章,促进规则统一和监管协同,让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更加精准有力。

  [关键词]金融;实体经济;优质高效;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了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深刻指出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是金融的根本宗旨。在202x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召开后不久,习近平总书记亲临上海这座国际金融中心城市视察,再次释放出金融要更好服务实体经济这一明确信号。202x年1月16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实体经济是国家经济的立身之本,也是财富之源。在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中,我国实体经济正处在新旧动能转换、新旧赛道切换的关键时刻,迫切需要金融发挥国民经济的血脉作用。只有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放在第一位,深入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完善金融体系,才能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现代化金融体系

  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关键。当前,我国金融体系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仍然存在一些结构性问题,如金融机构同质化严重、金融市场发展不平衡、金融产品创新不足等。这些问题不仅制约了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也影响了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因此,必须通过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现代化的金融体系,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首先,优化金融机构体系。要大力发展多层次、广覆盖、差异化的金融机构体系,鼓励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根据自身优势和特点,提供特色化、专业化的金融服务。对于大型金融机构,应引导其发挥规模效应,提供综合性金融服务;对于中小金融机构,则应支持其深耕细作,为小微企业和“三农”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同时,要积极稳妥推进金融开放,吸引更多外资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市场,形成良性竞争,促进金融市场的繁荣和发展。

  其次,完善金融市场体系。金融市场是金融资源配置的重要平台,完善的金融市场体系能够有效促进资金的流动和配置。要加快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建立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同时,要大力发展债券市场,丰富债券品种,提高债券市场的流动性,为企业提供多样化的融资渠道。此外,还要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金融市场的透明度和效率,保障金融市场的安全稳定运行。

  最后,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是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重要途径。要鼓励金融机构加大研发投入,推出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特别是在支持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方面,要积极探索新的金融模式和工具。例如,可以通过设立专项基金、发行绿色债券等方式,支持环保项目和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同时,要充分利用金融科技的力量,推动传统金融业务的数字化转型,提高金融服务的便利性和可得性。

  二、强化金融监管,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金融风险的防范和化解,确保金融体系的安全稳定运行。为此,要加强金融监管,建立健全金融风险防控机制,提高金融监管的有效性和前瞻性。

  一是完善金融监管体制。要按照“放管服”改革的要求,进一步理顺金融监管体制,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避免监管空白和重复监管。同时,要加强对地方金融监管的指导和支持,形成中央与地方协同配合的监管格局。此外,还要加强跨境金融监管合作,共同维护国际金融市场的稳定。

  二是健全金融风险监测预警机制。要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全面、动态的金融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及时发现和处置潜在的风险点。对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要实施差别化监管政策,加强风险排查和压力测试,确保风险可控。

  三是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要保持高压态势,依法惩治各类金融违法违规行为,保护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特别是要加大对非法集资、金融诈骗等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维护良好的金融秩序和社会稳定。

  三、加强金融政策协调,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

  金融政策是引导金融资源流向实体经济的重要工具。在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必须加强金融政策与其他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配合,形成政策合力,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的良性互动。

  一是加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调节宏观经济运行的两大重要手段,二者之间应相互配合,共同发挥作用。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可以适当放宽货币政策,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同时加大财政支出力度,扩大有效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反之,在经济过热时,则应适时收紧货币政策,防止通货膨胀,同时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优化资源配置。

  二是加强金融政策与产业政策的衔接。金融政策要紧密围绕国家战略和产业发展方向,为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提供精准支持。例如,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可以通过设立专项贷款、税收优惠等方式,降低企业的融资门槛和成本,激发创新活力。对于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则要引导金融机构提供中长期贷款,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提高生产效率和竞争力。

  三是加强金融政策与区域发展战略的结合。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金融政策应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差异化的政策措施。例如,对于西部地区,可以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和特色产业培育,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对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则要鼓励金融机构支持企业“走出去”,拓展国际市场,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四、推动金融科技创新,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金融科技已成为推动金融创新的重要力量。金融科技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还能有效降低金融服务的成本,扩大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因此,必须高度重视金融科技的发展,推动金融科技创新,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一是加快金融科技研发应用。要鼓励金融机构和科技企业加强合作,共同开展金融科技研发,推出更多创新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例如,可以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供应链金融的透明化和智能化,提高资金流转效率;利用大数据分析,为中小企业提供精准的信用评估和融资服务,缓解融资难问题。

  二是加强金融科技监管。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风险和挑战,如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等问题。因此,必须加强金融科技监管,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确保金融科技健康发展。要建立跨部门的协调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和联合执法,形成监管合力。

  三是推动金融科技人才培养。金融科技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支撑。要加大对金融科技人才的培养力度,支持高校和研究机构开设金融科技相关课程,培养一批既懂金融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同时,要鼓励金融机构和科技企业建立人才交流机制,通过项目合作、实习实训等方式,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

  五、加强国际金融合作,推动全球经济治理

  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金融合作对于促进全球经济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应当积极参与国际金融合作,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

  一是积极参与国际金融组织活动。要继续深化与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金融组织的合作,参与国际金融规则的制定和完善,推动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同时,要利用多边平台,宣传中国金融改革开放的成就和经验,增强国际社会对中国金融发展的信心。

  二是推动“一带一路”金融合作。要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契机,加强与沿线国家的金融合作,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要支持金融机构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分支机构,提供跨境金融服务,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同时,要探索建立“一带一路”投融资合作机制,为重大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三是加强国际金融风险防范。要密切关注国际金融市场的变化,加强国际金融风险的监测和预警,及时采取应对措施。要加强与国际金融组织和其他国家的沟通协调,共同应对全球性金融风险,维护国际金融市场的稳定。

  总之,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现代化金融体系,强化金融监管,加强金融政策协调,推动金融科技创新,加强国际金融合作,是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要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金融工作的决策部署,不断开创金融工作新局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写相关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