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范文 > 专题党课:坚持以民生为大,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实践新篇 >

专题党课:坚持以民生为大,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实践新篇

  专题党课:坚持以民生为大,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实践新篇

  习近平总书记4月22日至24日在重庆考察时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党和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这一重要指示精神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取向和奋斗目标,进一步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区别于西方现代化的鲜明特征,极大地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内涵和人民特质,彰显了大国领袖深厚的人民情怀。这为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锚定了方向、明确了目标、指明了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深刻认识坚持以民生为大的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是对中国式现代化定性的话,是管总、管根本的,是全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重大原则的根本点。(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核心,从政党性质上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必然以民生为大。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最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的最高政治原则。党的领导不仅直接关系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和最终成败,也直接决定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目的。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确保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二)坚持以民生为大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些特征都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要求我们在推进现代化过程中始终关注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只有坚持以民生为大,才能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才能确保中国式现代化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三)坚持以民生为大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仅能够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还能激发全社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汇聚起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合力。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民生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着力解决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领域的突出问题,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要清醒看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生领域还存在不少短板和弱项,需要我们继续努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二、准确把握坚持以民生为大的基本要求

  (一)坚持党的领导,确保民生工作的正确方向。党的领导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保证。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确保民生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各级党组织要切实履行好主体责任,把民生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各项民生政策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我们要始终站稳人民立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倾听人民心声,回应人民关切,解决人民难题。要深入基层、深入一线,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最高标准,不断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三)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解决民生难题。民生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必须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精准施策,靶向发力。要建立健全民生问题发现机制,及时掌握群众诉求,科学分析问题成因,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要坚持系统思维,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多种手段,统筹推进各项民生工作,确保政策衔接、措施配套、效果叠加。

  (四)坚持改革创新,不断提升民生工作效能。改革是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我们要以改革的精神和创新的思维,不断优化民生工作机制,提升民生工作效能。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破除制约民生事业发展的瓶颈障碍,激发各类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要加大科技投入,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民生服务的智能化、便捷化水平。要加强队伍建设,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民生工作队伍,为民生事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三、扎实推进坚持以民生为大的各项工作

  (一)强化就业优先政策,促进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我们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要加强对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的就业帮扶,拓宽就业渠道,提升就业质量。要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完善灵活就业人员权益保障制度,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要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提升劳动者技能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

  (二)深化教育改革,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缩小城乡、区域、校际差距,促进教育公平。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育质量。要加大对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类教育的支持力度,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教育需求。

  (三)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我们要坚持预防为主,推动卫生健康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医疗服务水平。要健全医疗保障体系,减轻群众就医负担,让人民群众享有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要大力发展健康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织密兜牢民生保障网。社会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增进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保障。我们要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加快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要完善养老保险制度,推进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要完善医疗保险制度,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减轻群众医疗负担。要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五)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美丽中国。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我们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解决好大气、水、土壤污染等突出问题,改善环境质量。要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维护国家生态安全。要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提高全民环保意识,形成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要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

  四、总结

  坚持以民生为大,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障。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扎实做好各项民生工作,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实践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写相关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