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我市《实施“链长制”提升产业链发展水平的实施方案》文件精神和市政府有关工作要求,市工信局作为化工(精细化工)产业牵头部门,近期深入相关县市区及重点企业,采取现场调研、座谈交流、问卷调查等方式在全市开展了精细化工产业链发展调研工作,根据中省关于化工(精细化工)行业发展现状和发展规划的文件精神,共同探讨研究下一步我市化工(精细化工)发展的方向和目标。现将调研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产业发展现状
(一)总体概况
近年来,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由化工大国向强国跨越的关键五年,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相关产业优化升级、消费水平加速提升等趋势的深化,下游产业对化工产业的发展质量要求逐步提升,传统产业的提质升级和新兴产业的规模扩张为化工行业带来了新发展机遇。化工行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经济总量大、产业链条长、产品品种多、关联覆盖广。化工产业是我市支柱产业之一,是我省重要的基础性产业,XX市化工产业主要是依托煤炭资源发展起来的,主要产品有商用甲醇、合成氨、煤制烯烃、煤制芳烃、化肥、农药、二甲醚、1.4-丁二醇、乙二醇、合成树脂、甲基肼等。全市规模以上化学工业企业X户,精细化工企业X户。全市主要化学原材料产能为:甲醇年产能X万吨、烯烃X万吨、合成氨X万吨、尿素X万吨、磷铵X万吨、1-4丁二醇X万吨、二甲醚X万吨。在我市工业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为我市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精细化工是生产精细化学品的化工行业,是当今化学工业中最具活力的新兴领域之一。近年来,我国电子化学品、新能源、新材料行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精细化工产品的快速发展。由于精细化工产品种类多、附加值高、应用领域广泛,已成为推动化工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我市精细化工产业在国内外市场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技术含量不高、创新能力不足、产品结构单一等问题。因此,加快精细化工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对于提升我市化工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产业链条分析
我市化工(精细化工)产业链条较为完整,从上游的原料供应到中游的加工制造,再到下游的应用市场,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上游原料供应方面,我市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为化工产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保障。中游加工制造方面,我市已形成以甲醇、合成氨、煤制烯烃等为主的化工产品生产体系,具备较强的加工制造能力。下游应用市场方面,我市化工产品广泛应用于农业、建筑、汽车、电子等多个领域,市场需求稳定且潜力巨大。然而,产业链条中的高端环节和技术密集型环节相对薄弱,尤其是在催化剂、特种材料、功能性化学品等领域的研发和生产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三)技术创新与绿色发展
我市化工(精细化工)产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部分企业在催化剂开发、生产工艺改进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例如,某企业通过引进国际先进的煤制烯烃技术,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了能耗和排放。此外,我市还积极推广绿色制造理念,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和循环经济模式,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近年来,我市化工企业积极响应国家环保政策,加大环保投入,实施了一系列环保改造项目,有效改善了周边环境质量。然而,整体来看,我市化工(精细化工)产业在技术创新和绿色发展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特别是在高端产品研发、智能化制造、环保治理等方面需要加大力度。
二、存在问题与挑战
(一)产业结构不合理
我市化工(精细化工)产业虽然具备一定的规模和实力,但在产业结构上存在明显问题。首先,低端产品比重过高,高端产品供给不足。目前,我市化工产品以基础化学品为主,如甲醇、合成氨、尿素等,而高附加值的精细化学品和特种化学品占比偏低,难以满足市场对高性能、多功能、环保型产品的日益增长需求。其次,产业链条延伸不足,附加值低。我市化工企业多集中在原料加工和初级产品生产环节,缺乏对下游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和市场开拓,导致整个产业链条的附加值较低。最后,创新能力不足,核心竞争力弱。我市化工企业在技术研发、产品创新等方面的投入不足,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导致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二)环保压力增大
随着国家环保政策的不断收紧和社会公众环保意识的提高,我市化工(精细化工)产业面临的环保压力日益增大。一方面,化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等污染物对环境造成较大影响,尤其是部分中小企业在环保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方面存在较大差距,难以达到国家环保标准。另一方面,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问题也备受关注,一旦发生事故,不仅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还会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如何在保证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成为我市化工(精细化工)产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三)人才短缺与技术瓶颈
我市化工(精细化工)产业在人才和技术方面存在明显短板。首先,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短缺,制约了企业的创新发展和管理水平提升。当前,我市化工企业普遍面临人才引进难、培养难、留住难的问题,特别是高端研发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严重不足,难以支撑产业的持续发展。其次,技术研发能力不足,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我市化工企业在关键设备、核心工艺、高端产品等方面的技术研发能力较弱,部分核心技术依赖进口,导致在国际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此外,技术创新机制不健全,产学研合作不够紧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较慢,影响了产业的转型升级。
三、对策建议
(一)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链水平
针对我市化工(精细化工)产业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推动产业向高端化、精细化方向发展。支持企业开展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提高高附加值产品的比重,减少低端产品的生产。二是延伸产业链条,提升附加值。鼓励企业加强与下游用户的交流合作,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拓展产业链条,提高整体经济效益。三是强化品牌建设,提升市场竞争力。引导企业树立品牌意识,加强品牌策划和宣传,提高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品牌的市场影响力。
(二)加强环境保护,实现绿色发展
面对日益严峻的环保压力,我市化工(精细化工)产业应主动适应国家环保政策要求,积极推进绿色转型。一是加大环保投入,完善环保设施。督促企业严格按照国家环保标准进行生产和管理,加大对环保设施的投入力度,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二是推广清洁生产,减少污染排放。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和循环经济模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三是加强安全监管,防范风险隐患。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加强安全培训和应急演练,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防范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强化人才培养,提升创新能力
为解决我市化工(精细化工)产业在人才和技术方面的短板,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构建多层次的人才队伍。支持高校和职业院校开设相关专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同时,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开展联合培养和在职培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二是加强技术研发,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支持企业建立研发中心和技术平台,加大研发投入,开展关键技术攻关,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和关键装备。三是优化创新环境,激发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创新政策,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和项目落户我市,推动产业的创新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市化工(精细化工)产业在发展中既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主题,紧紧围绕产业链条优化、技术创新提升、绿色发展推进等重点任务,不断提升我市化工(精细化工)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我们坚信,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市化工(精细化工)产业一定能够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