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发言: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
按照会议安排,我围绕“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主题进行研讨发言,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知敬畏才能知方圆。古人说:“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人无规矩,百事皆废。对政党来说更是如此。没有规矩不成其为政党,更不成其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许多我们耳熟能详的领导成为了我们党纪学习教育警示片中的主角,从他们滑向泥潭的脚步可以看出,违法违纪的领导干部往往是先从丧失敬畏心开始的,他们在赞扬和奉承声中逐渐自命不凡、自以为是、自我膨胀,从而最终导致触碰甚至是突破党纪国法的底线和红线。只有对党纪国法心怀敬畏,我们才能明晰行为的边界,知道何事可为、何事不可为。敬畏人民赋予的权力,时刻牢记权力来自人民,必须用于为人民服务,而不能用于谋取私利。敬畏历史和人民的检验,明白我们的所作所为都将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印记,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待工作和职责。在敬畏中,不断校准自己的行为坐标,确保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保持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负责,做到行有所依、为有所范。
存戒惧才能有所止。明代王阳明在《传习录》中说:“戒惧亦是念。戒惧之念,无时可息。若戒惧之心稍有不存,不是昏聩,便已流入恶念”。戒惧并非是怯懦或退缩,而是一种自我警醒和约束的力量。我们要时刻存有对违纪违法后果的惧怕,清楚地认识到违反党纪国法将会带来的严重后果,以他律推动自律,以自律促进他律。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时刻警醒自己,不因一时的私欲而做出违背原则的事情。要深刻认识和理解党纪国法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做到令行禁止,不越雷池一步。同时,还要学会从反面教材中汲取教训,引以为戒,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坚决抵制各种不良诱惑,确保自身始终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守底线才能行稳致远。底线是不可逾越的红线,是党员干部必须坚守的道德和法律底线。没有底线,就没有原则,就没有方向。守住底线,就是守住做人的根本,守住为官的底线。党员干部要时刻牢记“公生明,廉生威”的古训,坚持清正廉洁,严格要求自己,做到干干净净做人、堂堂正正做事。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时,要始终保持坚定的政治立场,不为利益所动,不为权势所屈,不为金钱所惑,不为美色所迷。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在日常工作中,要注重细节,从小处着眼,从细微处入手,严于律己,防微杜渐,防止小问题演变成大问题,确保自己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经得起考验,守得住底线。
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是每一名党员干部必备的政治品质和职业操守。这不仅是我们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需要,更是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更要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深刻领会和把握“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在实际工作中,要敢于担当、勇于作为,积极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业绩。要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总之,“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是党员干部必须始终坚持的原则和底线。只有心存敬畏,才能知方圆;只有存有戒惧,才能有所止;只有守住底线,才能行稳致远。让我们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为实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宏伟目标而不懈奋斗。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继续强化理论武装,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努力成为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严于律己,勤政为民,以实际行动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要勇于担当、敢于作为,积极投身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我们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但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就一定能够克服一切困难,战胜一切挑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让我们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团结一心,奋发有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以上是我对“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这一主题的一些思考和体会,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