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准确掌握脱贫攻坚进展情况,进一步找准差距,增添措施,确保今年实现贫困人口、贫困村全面脱贫退出,决定对各乡镇开展脱贫攻坚全覆盖评估,特制定如下方案。一、评估目的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XX视察脱贫攻坚重要指示和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议重要讲话精神以及省、市、县脱贫攻坚工作的部署要求,指导各乡镇全力推进对标补短工作,进一步摸清情况、压紧压实责任,确保各项指标全面达标,确保高质量完成6个市列贫困村和21个县列贫困村退出、7281名贫困人口脱贫的年度目标任务,实现贫困人口、贫困村全面脱贫退出。二、时间安排自6月25日起,7月25日前完成,具体时间由带队县领导确定。三、评估范围进村入户全覆盖走访评估建档立卡贫困户(含已脱贫户和未脱贫户),每个村走访不少于1/2的非贫困户,填写《入户评估调查表》。全覆盖走访评估54个市列、县列贫困村。四、评估方式全覆盖评估由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实施,对30个乡镇开展交叉评估,县脱贫攻坚办负责统筹协调和日常工作。(评估分组详见附件1)交叉评估采取实地走访、查阅资料、听取汇报、沟通反馈等方式,在“看、问、查、听、填、议”上下功夫。(一)看:深入贫困村、查看村容村貌、村内道路、教学点、卫生室、文化室、通信网络、产业发展、集体经济等情况。(二)问:仔细询问农户的增收门路、安全住房、子女上学、基本医疗、安全饮水、生活用电和广播电视情况;乡村落实脱贫攻坚政策以及对贫困户、扶贫政策、脱贫攻坚工作的了解和认可度情况。(三)查:认真核查责任制落实情况、项目推进落实情况;按照删繁就简要求,查乡镇、村、户脱贫攻坚档案资料规范和痕迹管理情况,重点查贫困户识别及退出程序是否完善,扶贫资金使用是否合规,扶贫项目实施是否有效,是否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
五、评估标准与方法
为了确保评估工作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公正性,本次脱贫攻坚全覆盖评估将严格按照国家和省市县关于脱贫攻坚的相关政策文件执行,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了详细的评估标准与方法。评估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贫困人口脱贫标准,包括收入水平、教育保障、医疗保障、住房安全、饮水安全等核心指标;二是贫困村退出标准,涵盖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供、产业发展、集体经济等方面;三是脱贫攻坚政策落实情况,重点检查政策宣传、政策执行、群众满意度等内容;四是脱贫攻坚责任落实情况,评估各级党委政府、相关部门和驻村工作队的责任履行情况。评估方法上,除了上述提到的实地走访、查阅资料、听取汇报、沟通反馈外,还将采用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等手段,多角度、多层次地收集信息,确保评估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六、评估结果运用
评估结束后,各评估小组要及时汇总评估情况,形成书面报告,并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建议。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将组织专门力量对评估结果进行审核,确保其真实、准确。对于评估中发现的问题,将及时反馈给相关乡镇和部门,要求限期整改,并跟踪问效。同时,评估结果将作为各乡镇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对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敷衍塞责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严肃问责。通过这样的机制,激励各级干部真抓实干,推动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再上新台阶。
七、保障措施
为确保脱贫攻坚全覆盖评估顺利进行,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将从以下几方面加强保障: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评估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脱贫攻坚办,负责评估工作的具体组织实施;二是强化人员培训,对参与评估的所有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确保他们熟悉评估标准、掌握评估方法;三是严格工作纪律,要求所有参与评估的人员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轻车简从,不扰民、不增加基层负担;四是做好后勤保障,为评估组提供必要的交通、食宿等条件,确保评估工作有序开展。
八、总结提升
脱贫攻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县上下共同努力,久久为功。本次全覆盖评估不仅是对当前脱贫攻坚成果的一次检验,更是对未来工作的一次谋划。我们要以此次评估为契机,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研究制定更加有效的政策措施。特别是要注重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引导他们树立“脱贫光荣”的观念,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同时,要进一步巩固和扩大脱贫攻坚成果,建立健全防止返贫长效机制,确保脱贫成效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九、后续支持与服务
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后续的支持和服务同样重要。为此,我们将建立一套完善的后续支持体系,确保脱贫成果得到巩固和发展。一方面,将继续加大产业扶持力度,鼓励和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提高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为贫困群众提供持续稳定的收入来源。另一方面,将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所有脱贫人口都能享受到基本的生活保障和医疗服务,防止因病返贫、因灾返贫现象的发生。此外,还将加大对脱贫地区的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质量,阻断贫困代际传递。通过这些措施,真正实现“脱真贫、真脱贫”,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共同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